《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原文|鉴赏|赏析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儿女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原有白头吟旧题,乐府诗集并谓:“白头吟者,疾人以新间旧,不能至白首,故以为名。”刘希夷此诗拟乐府旧题,而命意全新。代悲白头翁,即“代白头翁悲”,立意新颖,韵律和谐,当代即受推重,后代传为佳篇。
本诗前半篇十二句,写洛阳少年见桃李飘零而伤红颜易逝,人生短促。“坐见落花长叹息”,“坐”,因为。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方对比:一是桃李与松柏对比:松柏尚且枯而为薪,更何况红艳一时的桃李;二是松柏与桑田对比:桑田尚且变成沧海,更何况桃李与松柏;三是桃李与少年红颜对比:桃李虽然“今年花落”,但尚能“明年花开”,而少年红颜则一去不返。在这些对比中,人生最短暂;而红颜又更加短暂。所以最后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结。
后半首也是十二句,以“寄言”一转,代白头翁悲伤,希望得到人们特别是正值年少的“红颜子”们的同情与怜惜。作者要人们明白:今日白头翁正是昔日的美少年,今日的美少年必是异日的白头翁。推己及人,理当怜惜今日的白头翁。因为,今日怜惜他人,明日就将被他人怜惜。其中“公子王孙”与“光禄池台”两联,还进一步说明:今日的白头翁,昨日可能是“芳树下”的公子王孙,也可能是“落花前”的纨绔弟子;既可能文才出众而锦衣加身,也可能武功有成而麟阁留形:但无论是谁,都将落得“一朝卧病无相识”的结局。所以后半篇有两层用意,一层从光阴落笔,一层从地位着眼,但不论是光阴还是地位,都转瞬即逝,决难常驻。
最后两句又宕开一笔,不再着眼于人生,而说人们迷恋的歌舞地转眼即成为“黄昏鸟雀悲”之处,其意更深一层,由盛而衰,乃是定数。
这首诗熟练地运用了铺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为一种清丽婉转的艺术风格。有人认为前半首从东汉宋子侯董娇娆诗化出,但这只能从语言文字上说,而本诗命意迥异。
(刘希夷)尝为白头吟咏曰: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 “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八)
刘希夷诗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即宋之问也。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此两句,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囊压杀之。刘禹锡曰:“宋生不得死,天报之矣。” ( 〔宋〕王谠唐语林卷五)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刘希夷诗,无甚奇警,乃宋之问乞之不得,至以计杀之,何也?盖此等句,人人意中所有,却未见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日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清〕赵翼瓯北诗语卷十一)
少年每轻视老翁,因言老翁当少年时,亦尝与公子王孙游冶,一朝奄忽,尽付空虚。今之少年,能免衰老乎?末又宕开作结。(沈德潜唐诗别裁)
刘希夷学梁简文,而超逸绝伦,居然青出。( 〔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爷爷抱孩子上山歇后语,内容包括抱孩子上老丈人家是什么歇后语,歇后语大全及答案,抱着孩子拜天地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里外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
-
京本通俗小说 明代白话短篇(话本)世情小说集。残存第十卷至第十六卷,共七卷。不题撰人。有学者认为此书系后人作伪。 现存主要版本有1915年《烟画东堂小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
-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① 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② 中原乱, ③ 簪缨散, ④ 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⑤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朱敦儒
-
一梅医生在午夜睡梦中被电话惊醒,她挣脱胖子的手抓起电话听筒,睡意蒙眬地喂了一声,半天才说,是你啊,你那边出事儿啦?颜培青在那边沉默
-
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帝眷一夕回,旱识旦暮行。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庙碑·《集厚村关帝庙碑铭》(游兴东)
-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
留侯论留侯论 北宋·苏轼 【题解】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其家族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张良力求为韩复仇,力图反秦。张良是刘邦的重
-
非无伯鸾志,独有子云悲。恨子非天合,犹能使我思。儿曹莫凄恸,老眼欲枯萎。会哭皆豪杰,谁为感旧诗。
-
作者: 戴绍敏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