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二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一
徐志摩于1925年3月10日第二次出国,经苏联西伯利亚抵达德国,开始了他长达五个月的欧洲漫游,其间他曾到达莫斯科、巴黎、柏林、罗马、翡冷翠(佛罗伦萨)、日内瓦等地,并在漫游的同时,先后发表了长诗翡冷翠的一夜、散文欧游漫录,并于同年7月4日发表本文。
在徐志摩短促的一生(他只活了三十五岁)里,自由一直是他终生追求的理想。他的做人做学问做诗文,无一不贯彻着他的这种理想。早年他在美国,为了想追随大哲学家罗素研读哲学,毫不犹豫地抛弃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头衔的引诱,毅然地坐船横渡大西洋,直奔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去寻找罗素;又如他为了追求个人婚姻的自由幸福,不惜与温柔善良的妻子张幼仪离婚,而去与曾经结过婚的陆小曼结合;再如在当时文言文还占相当统治地位的时候,他就提倡白话文白话诗,还以方言入诗,开辟了诗文中运用新语汇的先河。凡此种种,无不证明着他的为人做事都是任凭感情,追求自由,丝毫没有虚伪与做作。正如胡适在他死后的纪念文章追悼志摩中所说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而贯穿着本文的中心思想,正是作者朝夕不忘,时刻强调着的自由。
本文虽然题目只是有关翡冷翠山居的一种闲话,一种漫谈式的随笔,实际上却是一篇关于自由的颂歌。
在文章的一开头作者就写道: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你从山居出外去散步,途经“树上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这还不算,“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去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还只是指体态与服饰方面的随意,文章接着便强调这时的山中漫步绝对不能有伴,尤其不能有年轻的女伴,这样才能保证你行动与心灵的绝对自由,认为“在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同时指出,只有当你一个人漫游时,草的和暖的颜色会使得你在草地上仰卧甚至打滚,在静僻的山道上你会不自主地狂舞,也会信口的歌唱你随口编出的小曲,“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明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这里作者用满腔的热情和诗般的语言,极力赞美独身闲逛时的自由自在,同时也没有忘记诅咒社会加在人们头上的枷与脚上的链。最后,作者还强调“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人们应该去亲近它,认为只要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这不收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而且会使你“寂寞时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迷失时有南针”。这里作者几乎始终都在赞美自由,歌颂自由,提倡自由自在的生活!
总之,本文可以看作是用优美的文字、饱满的热情,谱写成的一曲关于自由的赞歌。由于作者使用了不少的形象比喻、准确生动的描绘,以及一气呵成的众多的排比,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1)诗前有序,全文见本诗附录1。此诗作于唐文宗李昴大和二年(828)三月,作者时年五十七岁,被召回
-
准确地说,与第一个北贾壁人近距离接触,是因为我们制造的噪音过大,扰了她。我们制造噪音的原因是看见小腿粗的树上挂满已经熟透了的柿子,
-
[原文] 卷一 募 选 募非握机,无以合众,众非精选,无以得用。所以倏忽而能合千百万者,必握其机也; 以数百卒而能横行敌境者,善用其命也。善握机,能应变于仓卒;善用命,能出锐于不穷。故募贵多,选贵少,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
[唐] 杜 甫 其 一 峥嵘赤云西 ② ,日脚下平地 ③ 。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④ 。 妻孥怪我在 ⑤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⑥ 。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⑦ 。 夜阑更秉烛
-
宫柳街槐绿未齐,春阴不解宿云低。轻寒漠漠侵◇褐,小雨班班作燕泥。报国无功嗟已老,归田有约一何稽。终当自驾柴车去,独结茅庐颍水西。
-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第一百七十七卷
-
(下离上坎) 《既济》 :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
-
[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新、旧唐书《萧瑀传》和《
-
为怜清浅爱潺湲,一日三回到水边。若道归仁滩更好,主人何故别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