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胜诗之《题云冈石窟寺》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唐)宋昱
梵宇开金地①,香龛凿铁围。
影中群象动, 空里众灵飞②。
檐牖笼朱旭③,房廓挹翠微④。
瑞莲生佛步⑤,瑶树挂天衣⑥。
邀福功虽在, 兴王代久非⑦。
谁知云朔外⑧,更睹化胡归⑨。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石窟53个,造像51000余尊。石窟始凿于北魏。历代多次修缮,增建佛寺,尤以辽金两代规模最大。在我国三大石窟中此窟以石雕造像气魄宏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此诗描绘了石窟依山开凿、因岩结构的气韵和雕塑的洒脱飘逸,抒发了物存世变的感慨。
【作者】
宋昱,唐天宝元年(742)任监察御史,二年贬桂阳尉,曾入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幕,十五年(756)安史之乱中为乱兵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注释】
①梵宇:佛寺。金地: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 “金地或云金田,即舍卫国给孤长者,侧布黄金,买祗太子园,建精舍,请之居之。”②“影中”两句写石窟中的雕像和藻井上的飞天形象。③本句谓殿堂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明亮辉煌。牖(you):窗。朱旭:阳光。④此句谓寺廊与周围美丽的山色相连接。挹(yi),引连的意思。⑤瑞莲:象征吉祥之莲。⑥瑶树:传说昆仑山上一种玉白色的树,因成树之美称。天衣: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⑦“邀福”两句,谓当年佛徒们为了邀福而建筑的石窟寺还在,但朝代更迭人事变迁已大不相同了。⑧云朔:泛指雁门关以北地区。云,指云中郡,故治在今大同市东。朔,指朔州,今朔县一带。⑨化胡:旧有老子出函谷关化胡说,谓佛教为老子所化,实为道教为贬抑佛教所编造。
-
《海棠·水龙吟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王沂孙世间
-
【名句】壮怀不逐秋容变,一任潇潇雨满帘 语出明代于谦《清秋述怀倒前韵》诗。我的宏大志向不随着日减一日的秋色而改变,任凭那潇潇细雨淋湿整个幕帘。两句诗以秋雨为比喻,表现了作者不畏谗毁、老而弥坚的情怀。
-
清晨振衣起,起步方池侧。徘徊俯丹楹,到影见攲仄。不识陶靖节,定非风尘格。遥怀谢灵运,本自林泉客。予生忽世事,不以形为役。顾彼冕弁人,冕弁非予适。
-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
下山送我下山的,有匆忙的流水,缓慢的落日和慌里慌张的羊群那些重又泛起的尘土,漫过暮色它们和我一样,还有一颗尘世之心而流水走失在半途
-
这是诗人行车途中不期而遇的一幕送别场景。地点在建康(今南京)西南的新林,正是暮春时节。
-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参考资料:[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
-
[元]刘秉忠李杜放诗豪,万丈晴虹吸海涛。六义不传风雅变,离骚。金玉无言价自高。春日对
-
黄庭坚前湖后湖水, 初夏半夏凉;夜阑香梦破, 一雁度衡阳。此诗作于荆州,北宋时州治
-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1],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2]。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3]。 人家在何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