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食汤饼》原文|翻译|赏析
宋·陆游
吕周辅言2: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3,相遇于梧、藤间4。道旁有鬻汤饼者5,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6。黄门置箸而叹7,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8,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9,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10。”
1本文是老学庵笔记中的一则,标题是后人所加。东坡:苏轼。汤饼:面条。2吕周辅:吕商隐,字周辅,南宋人。3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曾任门下侍郎,“门下”也称“黄门”。南迁:贬谪到南方。4“相遇”句:绍圣四年(1097)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五月一日两人在南行途中相遇。梧藤:梧州、藤州,在广西。5鬻(yu):卖。6觕(cu):通“粗”。7箸:筷子。8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9秦少游: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与苏轼情兼师友。10“饮酒但饮湿”:苏轼东坡岐亭中的一句,意为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但:只。
【析点】 东坡开朗旷达,随遇而安。性嗜酒,被贬黄州虽无好酒亦可痛饮,且写了东坡岐亭一诗:“酸酒如荠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这种性格至老不变,贬谪海南已是六十二岁高龄,“食汤饼”一节仍不失东坡本色。
这段文字是陆游据他人的转述写成,文字朴质无华,但他善于捕捉东坡那性格化的行动、性格化的语言,因而再现了当时的情景。黄门公对着面条叹气而坡公却大口吞食并不咀嚼的场面,东坡食后再慢慢向黄门公发问的表情,大笑而起的动作,无一不如在目前;就连东坡那幽默而含蓄的话语也如萦耳际,一个活生生的东坡形象,决不会是第二个人。东坡真是善处人生,吕周辅则可谓善于言述,他连秦少游的赞语也没有漏掉。少游之赞语揭示了东坡深层的内心世界,他之“食汤饼”是为了生存而果腹,绝非为享乐而品尝,这是苏轼人生态度、性格作风的一种具体而典型的表现。少游的赞语是点睛之笔,少游可谓深知东坡者。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
-
【4100】反对主观唯心主义(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4万字,2014年9月第1版,20元)△5部分:[1]坚持唯物论,反对唯
-
不远千里,从游讲下,师道严肃,诸生云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远千里,从游讲下,师道严肃,诸生云集。》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在贬谪黄州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开于草棘间,感而赋诗。十四年后,流落惠州,又见松花亭下荆棘里盛开梅花,对梅花的冷艳幽独心领神会,无限感慨。诗首四句忆旧见新。忆旧乃缘见新而起。以下“长条”四句写惠州荔支浦、扰榔园的梅花,为松风亭下的梅花作
-
印象勤得利这次在边境游走的途中,看完三江汇合,天已经暗了,我们就在勤得利新区的一家名字叫“黑R宾馆”的地方住下。那个宾馆名字很特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答题技巧,内容包括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与方法怎么答题,明天要中考,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有什么答题技巧,初中语文诗词赏析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
-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2)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 (3) 、如琅玕 (4) 、如绿沉瓜 (5) ,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6)
-
宋词典故·寒暑煎人 【出典】 唐·李贺《苦昼短》诗:“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见《全唐诗》卷三九二) 【释义】 李贺诗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有“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语,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