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1)》鉴赏
古文·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1)
辛弃疾
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2),可以无事雠之大耻(3)。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4),可以卒不世之大功(5)。今此诏与此虏犹俱存也,悲夫。
嘉泰四年(6)三月门生(7)弃疾拜手谨书。
〔注释〕(1)绍兴辛巳: 绍兴指宋高宗年号。绍兴辛巳为公元1161年。(2)使:假使。(3)雠:仇敌。(4)隆兴:宋孝宗年号。(5)卒:完成。不世:世上少有,(6)嘉泰: 宋宁宗年号。嘉泰四年为公元1204年。(7)门生:作者的自称,表明和“亲征诏草”的代拟者陈康伯的师生关系。
〔鉴赏〕辛弃疾的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文词简约而含义无穷,在古代散文中实属罕见。全文由四句话构成,第四句话是交代写作时间,为此类跋文的一般格式,我们可以略而不提。其余三句,每句构成一个单独的意思。那么,该文的特点何在呢?特点就在作者独特地抓住了“时间” ,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绍兴之初,隆兴之后,嘉泰四年。为了弄清这篇散文的特色,我们有必要简略地介绍一下有关的史实: 辛文题目中的“辛巳”指的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亲征诏草”指的是宰相陈康伯劝高宗亲征金朝,所代拟的诏草。隆兴是孝宗年号。“嘉泰”是宁宗年号; “嘉泰四年” 即公元1204年,就是辛弃疾写这篇跋文的时间。
“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可以无事雠之大耻” 。如果在绍兴初年实行这份诏书的战略方策,就不致会有向敌称臣纳贡的奇耻大辱。“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 如果在隆兴之后实行这份诏书的战略方策,就可以建立历史上少有的大功,报仇雪恨,收复失地。但是,在今天,嘉泰四年,“此诏与此虏犹俱存也” ,诏书犹存,国耻尚在,敌寇依然气焰熏天,铁骑蹂躏着大好的河山。作者抓住三个历史时期,根据诏书在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效果,加以尖锐的对比,指出了南宋朝廷如何地坐失了大好的战机,丧权辱国的重大历史教训。作者在这里不是信笔写来,也没有繁文缛词,仅仅用三两言词,就概述了南宋输权事敌的历史过程,也将国家兴亡的沉痛教训,表现殆尽。这样的语言,简约到无法再省俭的地步,字凝句炼,然而,其中概括的历史内容却有万语千言,异常深邃,人们从这里简直看到了宋、金关系的一部历史,领略到历史的经验教训。作者具有高超的表达才能,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特点,从丰富的历史生活中去提炼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再用最凝练、俭约的语言文词加以表达,这样,当然就会达到字少意多的效果了。
任何文学创作都蕴容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写景、述事则是不行的,还必须表达出在凝练的文词中所渗透的深长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含意无穷的效果。这里,一方面要文词简洁,所概括的客观内容丰富; 一方面又要语言洁爽,所表达的主观内容,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深长。辛弃疾的这篇散文提供了范例。这篇文章是述事,但述中有慨。开始两句,乍一看,似无感情,但细加品味,却感到感情浓烈。在语言的对比中,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指责。这种感情随着语言的变化在加深加浓。往事辛酸,不堪回首,战机坐失,徒唤奈何! 当作者回顾往昔时,已是字字血泪,所以,一旦触及今事,“诏” “虏”俱存,他胸间池蓄的感情潮水,终于喷发而出,喟然长叹,仰天一声: “悲夫! ”如巨浪排空,似有无限的悲愤和感慨。作者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如一股热流,猛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扉。
这篇散文字少情浓,寄慨遥深,字唯其少,意味饶多,这是辛弃疾的这篇散文给我们的启示。
-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 【译注】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全诗】 行路难 其三 [唐] 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
-
故里溪头松柏双,来时尽日倚松窗。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
1. 概念种类(逻辑学) 以形貌命者 ① ,必知是之某也,焉知某也。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庙者,皆是也。不可以形貌命者 ② ,虽不知是之某也,知某可也。苟是石也白,败是石也 ③ ,尽与白同。是石也虽大
-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出处】唐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翻译】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 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全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
-
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就已提出那句描述音乐与建筑关系的至理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到了19世纪,德国音乐
-
谭献在《箧中词》中赞此词云:“子山、子美,把臂入林。”意谓此词非一般写景抒怀的作品,乃具有词史意义的篇章,与庾信、杜甫的那些哀时感事、称为诗史之作是可以并传的。
-
爹左肩扛着锄头,右手拿着镰刀,沙沙地蹚着荒草,向黄河口深处走去——这是爹定格在我脑海里的形象。娘常叨叨爹,说他太老实,头脑不灵活,
-
此词以柔笔抒离情,共分三段,前面两段是双曳头,即句式、声韵全都相同。(周邦彦的《瑞龙吟》前面两段也是双曳头,其内容先是走马访旧,其二是触景忆旧)。在此词,前两段虽然都是写景,但第一段是写眼前所见的,第二段是写耳际所听到的;不仅有变化,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男女单相思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男子单相思的古诗词,男人单相思女人的诗句,形容女子单相思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
谐铎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类笔记小说集。正集十二卷一百二十二篇;续集一卷,残存不满十篇。题“吴门沈起凤桐威氏著”。沈起凤,字桐威,号渔、红心词客,别署花韵庵主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清乾隆六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