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原文|翻译|赏析
清·李渔
萱花一无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1,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
1 宜男:生育男孩。
【析点】 萱花的花蕾蒸熟晾干即为金针菜,俗所谓黄花菜,可制成美味的菜肴。李渔可算得上是美食家,闲情偶寄里有不少则写的是菜肴的烹制。他咏萱花,也是强调其食用价值,以致将种植萱花等同于种菜,作为花卉,则认为“一无可取”。这见解未免有些偏激。其实作为一种花,夏秋所开的漏斗状橘红或橘黄色的花朵,配上狭长丛生的绿叶,虽无甚香气,也还是很值得观赏的。
李渔这一则咏萱短文,其特点或说价值,当在他对古代关于萱的认识提出了质疑。萱或称萱草,“对此可以忘忧”的说法,西汉毛亨在注诗经时已说:“谖(萱)草令人忘忧。”晋人嵇康的养生论更说:“谖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可见此说不仅流传广远,且已成为人们之共识。至于萱草“佩之可以宜男”的说法,可能源于民间传说。李渔实事求是地指出,此二说“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从而以人们的实践否定了古代的典籍和传说。基于此,李渔以小见大,引发出“书之不可尽信”的感叹,为古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李渔咏萱,实际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咏萱的功用,仅从本文看,李渔倒是一位脚踏实地、重实用、重实践的人
-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夏云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柳宗元 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虫三,处腹中,伺人隐微失误,辄籍记。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谗于帝以求飨。以是人多谪过、疾疠、夭死。” 柳子特不信,曰:“吾闻聪明正直者为神。帝,神之尤者,其为聪明正直宜大
-
汤显祖《【曲】·牡丹亭·第二十三出·冥判》 【原文】 【北点绛唇】 (净扮判官、丑扮鬼持笔簿上)十地宣差 ① ,一天封拜。阎浮界 ② ,阳世栽埋,又把俺这里门程迈。 自家十地阎罗王殿下一个胡判官是也。
-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
-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杨万里论诗以“兴”为上,所谓“兴”,就是“我初无意于作是诗,而是物是事适然触乎我,我之意亦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
-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
-
古文·陶征士诔并序 颜延之夫璿玉致美(1),不
-
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 ① 今日事,昧 ② 却本来人。(《五灯会元》卷二) 注释 ①明:明白。②昧:不明白。 译文 风吹动时心就会像树一样地摆动,云生成时本性就会像尘土一样扬起,如果总是想弄明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课外古诗词20首,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五年级古诗必背20首,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篇目》各年级安排表 年级 诗题 朝代 作者 一 年 级 江南 汉乐府 风 唐 李峤 敕勒
-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 ①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曰: “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