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词(其四)·[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唐]白居易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白居易于大和末年,在洛阳再官太子宾客分司时写了杨柳枝词八首,此诗为第四首。这组诗的第一首,等于全组的序言,表明了写作意图:“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八首都是咏柳的,但都词曲俱新,别具韵致。
诗的前两句由写景而交代了地点、场所,为下面所写埋根。“红板江桥青酒旗”,苏州木桥多,且多饰以红色。诗人正月三日闲行写苏州风景有“红栏三百九十桥”之句。“酒旗”,酒店所张挂的“望子”。“馆娃宫暖日斜时”,“馆娃宫”,西施当年所居之处。春暖日暮时,当年歌舞繁盛之地,今天已只见红板桥畔小酒店青色酒帘在飘动了。诗的后两句进一步写日斜时的景象,且切题意写杨柳。“可怜”,可爱之意。雨后风歇,万树千条,各自垂挂。
这首诗,前人多赏其意境。黄生说:“咏杨柳未有不咏其舞风者,此独以风定着笔,另是一种风致。只写景,不入情,情自无限。”(唐诗摘钞)查初白也说:“‘可怜雨歇东风定’二句,无意求工,自成绝调。”(十二种诗评)他们可以说已意会到其中的孕意,但都未明言。这首诗写感慨,言哲理,只提供一种意象,且藏意较深,要读者思而得之。其实,这首诗和陈羽的吴城览古异曲同工:“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也如出一辙:“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只是白诗写得隐含婉约而已。如果写得直白些,那就如永丰坊园中垂柳:“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如果用理语出之,即如白氏浪淘沙词中的一首:“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皓皓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白居易这首杨柳枝词,言外之意就是感叹人世沧桑。本是“可叹”,而诗人反说“可爱”,则诗意婉曲,韵味也就徐徐流漾而出了。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 两个黄鹂 鸣叫在翠绿的柳枝间, 一行白鹭 飞向湛蓝的云天。 窗如画卷—— 悬挂着远山千秋不化之雪, 门前停泊—— 停泊着东吴
-
一作游龙门寺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行伫应接,卑位徒劳安。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
【名句】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语出宋代陆游《太息》诗之一。我平生的志向就像铁石一般坚硬,那就是把家庭置于脑后,一心报效国家。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迫切的报国志向。铁石心:比喻坚定的心愿。
-
这首《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写登山所见之霁后雪景,是他的名篇之一。词从“望”字著笔,结尾仍收到“望”字,饶有余韵。
-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作品赏析【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四载。是年禄山反状已明,七月,遣善将献马,此时上下皆忧,公岂容“终日
-
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家园杜陵下,千岁心氛氲。天晴嵩山高,雪后河洛春。乔木犹未芳,百草日已新。著书复何
-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幸蒙国士
-
1工区坐落在盆地底部,一座二层小楼,围在一个小院内。从高处望下去,仿佛剩在碗底的一颗米粒。高处是铁路桥,桥高十二米,又建在山顶,因
-
姜夔《角招》姜 夔 姜 夔 甲寅春 ① ,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 ② ,观梅于孤山之西村 ③ ,玉雪照映 ④ ,吹香薄人 ⑤ 。已而商卿归吴兴 ⑥ ,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
-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有骨则可藉以行立;苟无骨,虽百师友左提右挈,其奈之何?一刻无人,一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有骨则可藉以行立;苟无骨,虽百师友左提右挈,其奈之何?一刻无人,一刻站不得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