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赞助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失利,被告为“交结台谏,力说张浚用兵”,罢官回山阴的三山乡下居住,这首诗就是次年游山西村后写的。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丰年里农家以自酿浑酒和鸡子、猪肉宴客的图景;颔联描绘了山西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奇特的秀丽风光;腹联着重箫鼓和衣冠上写农民古朴风尚;尾联诗人表示今后要于农闲时踏着月光探访农家。全诗描绘了山村美好风光和喜庆丰收的景象,赞颂了农民古朴纯洁的风尚。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为写游览时的实景和实感,可是它又往往成为人们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类似的境界,古人诗文中也多见,而唯独此句最为脍炙人口。王维蓝田石门精舍:“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记:“舟行若穷,忽又无际。”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强彦文山行:“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这些和陆游的诗句意思近似,说明这种状况有足够的生活依据,也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可是这些诗句均不及陆游此句广泛流传,活在人们口头。这是因为陆游所写合于实境,合于常理,合于人口。句中无冷词难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极易上口。因为它形象鲜明,含义深刻,激人联想,加之语言通俗,音节自然,叫人好读、爱读、易记、易传,因而胜过了其它,得以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语言习惯,将这两句改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竟至使之成为成语,可见此句的艺术生命。这两句,它既可描述人经历困境而达顺境的状态,又有鼓舞人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奋斗不已,以求进入胜境的意义,给人以精神力量。陆游这首诗本无意于说理,可是其中的景语含理,也就转化为理语,致使人们不记全诗,仅记佳句。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
-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
【4285】延安精神(张金锁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8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3元)6章:[1]延安精神的孕育与形成;[2]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注释与译文]百年,比喻有限的人生,这里专指暮年。这两句诗是说:离家万里,经常客居异乡,面对秋景特别令人感伤;人到暮年,体弱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上高台。十四个字,
-
你是,一切生命的 源泉和开始, 物质和精神, 感觉与理智; 当酒杯中的酒 发出闪闪的光亮, 像透过瞳孔 窥见灵魂一样; 当阳光明媚, 大地一片欢笑声, 人们亲切交谈, 吐露着爱情, 人们为神秘的婚姻
-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树林里没有静止不动的树木,江河里没有停止不动的流水。指时光不停地流逝,人应该不懈地奋斗。晋·郭璞《幽思篇》:“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例】“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生活中我们仍可
-
【3890】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法〕阿兰•巴迪欧著,李佩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6 8万字,2017年3月第11版,32元)△三部分:①哲
-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