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其十九)·[魏]阮籍》原文与赏析
[魏]阮籍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蚩。
史载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本传)这首诗正以高度概括而形象的语言集中反映了阮籍由“本有济世志”到“不与世事”的重大思想转变。
诗的前四句,是追忆少年时代“本有济世志”。书,指尚书。诗,指诗经。“书诗”合称,概括了儒家的经典。诗人从小就酷爱儒学,希冀将来能成为一个儒者。三、四两句,更具体地说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追求的目标。“被褐”句,语出老子(第七十章)“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本指圣人身披布衣,胸怀高尚,这里用来表示儒家安贫乐道的志向、情操。褐,麻布衣服。珠玉,比喻道德高尚。诗人少年时以颜回、闵子骞为效法的榜样。颜、闵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安贫乐道的典型人物。诗人崇尚诗书,效法颜、闵,表现了少年时代对儒学的信仰。
但是,少年时代的理想在后来却化为泡影,颜回、闵子骞没有做成,却把羡门子引为同调。诗的最后两句就是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羡门子,传说是古代仙人,秦始皇曾使燕人卢生去寻求。阮籍并非相信神仙,这里只是托言游仙,意谓懂得了羡门子之流所以要超脱人世的原因。噭噭,同“叫叫”,大喊大叫,表现了诗人因苦闷而狂放的痛苦情态。自蚩,自我嗤笑。他笑自己什么呢?是少年时代不着边际的幻求,还是老来消极出世的人生?其实,二者兼有。
诗人的思想为什么会由儒到玄,由积极到消极?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的。魏末正始年间(公元3世纪40年代),司马懿父子为了篡位,杀害曹氏家室,并屠戮一切倾向曹氏集团的文人。在这种险恶形势下,阮籍不得不采取了谨慎避祸的态度,“弃经典而尚老庄”,成为当时著名的不拘礼法的人物。诗的“开轩临四野”以下六句,就是说明诗人思想转变的契机。
诗人开窗四望,看到了什么呢?一片凄惨的景象横贯眼前,高高低低的山冈上布满了坟墓。诗人敬仰的先世的贤哲,还有钦慕的当时的名士,统统都变成了枯骨!由此,诗人从心底发出了“万代同一时”的深沉慨叹。面对死亡,有人会感到时光短促,而奋发努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效益;也有人会觉得人生如梦,而颓废消沉,陷入悲观主义境地。处于社会动荡、玄学兴盛时代的阮籍,走了后一条路。“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就是他虚无主义思想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通过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少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豪情,和老大后消极颓废的思想,使我们对阮籍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是一首内容和艺术结合得较好的诗篇。
-
点击进入: 郭沫若《石榴》原文 〔描绘自然物的散文,有的有明显的象征或隐喻意味,有的则侧重于对自然物本身的生命力的赞颂,也寄托人的感情。郭沫若的这篇散文,短小精湛,仅五百字左右,却把石榴描绘得如此富有
-
杜牧的诗作《泊秦淮》描述了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游船上停泊时的景象。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作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愁思。这首诗结构严谨,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泊秦淮》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作,让人不禁沉浸于作者的意境之中。
-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口论》 英国马尔萨斯的著作。《人口论》初版于1798年,1803年修订再版,以后陆续重版过几次,每次重版都有所改动,但其基本观点先后是一致的。中文本是根据1933年世界书局版本重排出版。本书共分1
-
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会朝元正无不至,受命上宰须及期。侍从近臣有虚位,公今此去归何时。
-
崔道融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这首咏物诗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反映了作者身处乱世而盼望天下大治的心情。 诗的第一句的意思是:买了一只报晓的鸡,我对
-
金沙江畔我们在江边看浑圆的落日说美的事物都会让人悲伤那时,我们都还年轻赞美集于内心,却无法表达只能指着远方的落日一遍又一遍地说:看
-
《汉魏六朝散文·曹丕·与吴质书》原文鉴赏 二
-
对我这样一个从未踏足青海这片土地、从未见过一个藏人、从未遇到一个藏汉译者的人来说,龙仁青身上的异质性太显而易见了。“下个月有个龙仁
-
岳峰远碧(《潇湘十景词》之六) 自衡阳北三十里,至湘潭南六十里,岳峰浅碧,宛转入望 见说随帆瞻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晓月渐飞金碧颤,晶光返射湘江练。谁遣迷云生绝?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帝女修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