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寄水北人徐宗周·[明]刘昺》原文与赏析
[明]刘昺
水北幽居,抱柴门,一溪寒玉。山万叠,青林当户,白云连谷。乳燕落红春又晚,柴桑三径多松菊。喜新晴,布谷又催耕,秧分绿。
床头酒,何时熟?谋诸妇,明朝漉。旧梦风云销侠气,繁华看破知荣辱。系扁舟,罢钓晚归来,书还读。
这首写给幽居水北的友人徐宗周的词,极力赞美徐所居水北的环境之美,但不是通常人们之间客套的溢美之词,其中隐含着对友人如玉品格、如松菊般情操的崇敬之情,尤其隐含着对徐超然物外、洒脱自由生活的无限思慕。
徐的幽居水北,在刘看来,其原因正是:“旧梦风云销侠气,繁华看破知荣辱”。作为好友,刘昺是深知徐宗周的,包括他的个性以及他的身世、遭遇等。徐宗周显然不是一个生来就超然世外、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人,从词中可以看出,他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曾叱咤风云,也曾侠义肝胆,也曾追慕功名,也曾梦享富贵荣华。然而,几十年的风霜雨雪,世道冷暖,把他当年锋芒锐气销磨光了,透过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岁月荣枯,饱经风霜的徐宗周领悟到:曾经追寻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不过是稍纵即逝的一场梦。而周遭万物,唯青山依旧,绿水依旧,白云依旧,乳燕落红、布谷催耕依旧。一切依旧存在,依旧美好。也只有床头酒,黄鸡黍,与乡邻共享才是现实的、温馨的。面对别一种生活,友人能显得如此淡泊、从容,意趣盎然,不禁令仍浮沉于世俗功利的作者油然而生一种对老友的艳羡之情。
徐宗周的人生道路和思想转折,可以说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怀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始而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甘为统治阶级效犬马之劳,后由于种种原因(奸臣专权、党派之争等),终为统治者所弃,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但这些谙熟官场丑态、世态炎凉的知识分子,又不甘沉沦于污浊的现实,于是转而归隐山野、田园,以期在无所欲求的恬淡中、从大自然中,去寻求心灵的寄托,实现自己人生的“永恒”价值。
徐宗周的转变虽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刘昺的词句却颇能给我们以教益,使我们从中领悟到:豪侠盛气终会随日月风尘而消减,正如一切旧梦终有一醒。我们不该把荣华、名利看得过重,等到历尽枯荣,你会看清,那些东西都不过是短暂的身外之物,过眼云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倒是今天的我们,应当追寻的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和文言文的作用,内容包括学文言文和古诗有什么用,文言文的优点和古诗词的优点,一般文言文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我不给你多讲道理,只给你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国家高层领导在和别国首脑会晤时经常会引用文言文中的一些思想,一些公司老总也是如此,如百度CEO
-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出处】唐柳宗元《 渔翁 》。 【意思】渔翁昨夜落宿在西边岩石下,早晨起来在清澈的湘江中汲水,烧竹煮饭。写了渔翁的起居活动,表现出渔翁的勤劳与俭朴。而诗中以清
-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 前两句写乌孙公主以哀怨的语调诉说自己的
-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
作者: 余非
-
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去此近城阙,青山明月初。
-
朝缨初解佐江濆,麋鹿心知自有群。汉囿猎稀慵献赋,楚山耕早任移文。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口动樱桃
-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作品赏析原题: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舍弟子由
-
禅居何所有?户牖白云分。直待谭玄後,相随花雨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