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岁二首(其一)》禅思哲理诗赏析
己亥岁二首(其一)
曹松①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注释】
①曹松(约830—?),唐末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说为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天复元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题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风格多像贾岛,取境幽深,工于炼字造句,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遗有曹梦徵诗集三卷,全唐诗收入其诗一百四十首。
②樵:打柴。苏:割草。
【诗本事】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元年(880)前一年即乾符六年(879)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赏评】
曹松的己亥岁题下有诗两首,今录其一。诗人以深邃而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看破了时局,把古今历史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认识。战乱迭起之时,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早已被绘进了战图,以打柴割草为生的百姓原本只希望能够平安快乐地活着,但即使如此简单的生活如今也已不复存在了。看着纷纷战火燃起,看着流离失所的生民,莫要再高谈那些以战功封侯之人的事情了。在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那些因战功而封侯的将军是用万千士卒的生命换来的!简短的二十八字却揭示了社会历史鲜血淋漓的本质。
-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历届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历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在哪能找到历年高考的古诗文默写题。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
其语源说法不同: ① 源于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指五行阵,“八门”指八门阵。春秋战国时期,兵家一般都懂得使用五行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
-
笙歌杯酒正欢娱,忽忆仙郎望帝都。借问连宵直南省,何如尽日醉西湖?蛾眉别久心知否?鸡舌含多口厌无?还有些些惆怅事,春来山路见蘼芜。
-
姜夔《长亭怨慢》姜 夔 姜 夔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 ①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② ?”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
-
寻隐者韦九——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
-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但见苍石
-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神惊,只道芳魂绝。 3、只因会尽人间事,惹得闲愁满肚皮。 4、小院闲窗春
-
【原题】:南方紫笑粗叶大花人称其香予但闻其如酒败醯酸有酷烈逼人之气戏为二十八字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