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禅思哲理诗赏析
终南别业
王维①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③,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
①王维:见酬张少府。
②南山陲:终南山脚。
③水穷处:流水的尽头。
【诗本事】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调回长安之时,那时候朝中李林甫当政,诗人不能施展抱负,就在终南山下筑庐而居,与当地的裴迪等唱和。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他每日参禅打坐,吃斋奉佛,悠闲自在。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终南别业”一作“初至山中”,又作“入山寄城中故人”。
【赏评】
禅家说:“禅心如流水。”由于诗人早年学道,天性淡逸,超然物外,这首诗通过写一行一坐一笑体现了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诗从山居学道写起,诗人独来独往,自得其乐。他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到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坐看云起”,可巧又遇到了看林老人,两人便谈笑风生,乐而忘归了。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处处体现出诗人宁静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诗评选辑】
①宋·毋怪宣和画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②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
[宋]黄昇雨过芙渠叶叶凉,摩挲短发照横塘。一行归鹭拖秋色,几树鸣蝉饯夕阳。花侧畔,柳
-
佛 手 记忆当中,第一次见到“佛手”一词,还当是在曹雪芹公的《红楼梦》里。探春屋中,紫檀架上大观窑的大盘内,即盛有数十个娇黄玲珑的
-
曾巩 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 大能
-
勿讶春来晚,无嫌花发迟。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紫蜡粘为蒂,红苏点作蕤。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树杪真珠颗,墙头小女儿。浅深妆驳落,高下火参差。蝶戏争香朵,莺啼选稳枝。好教郎作伴,合共酒相随。醉玩无胜
-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日暮归来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起义的秘密组织,又称“拜上帝会”。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领袖,广东花县人。1836年,洪秀全在广州应考时,得到了一个叫梁发的布道人所写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1843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不说古诗词,内容包括请举例古诗词中的“不说之说”,用什么古诗词形容话不说穿,形容心里知道但不说出来,更何况还不知道的古诗词(为人处世。《菩萨蛮·相逢欲话相思苦》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还恐漫相思,浅情人不知。忆曾携手处,月满窗前路。长到
-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