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映珍《佛 手》
记忆当中,第一次见到“佛手”一词,还当是在曹雪芹公的红楼梦里。探春屋中,紫檀架上大观窑的大盘内,即盛有数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还同颜鲁公墨迹同陈。
后来,读到沈三白浮生六记,方知清供佛手的盘子,最好是“雨过天青”之色,或福建德化的白瓷盘,以映衬佛手果实鲜黄。再后来,又知道了佛手忌醉鼻去闻,嗅者易烂。
然而,到底是未能得见真颜。
长大些,到金华师范读书。学校位于鼓楼里。侍王府附近,经常有商贩推着三轮车叫卖香蕉、苹果、柿子等,便宜又好吃。一日,见车上多了一篮奇形怪状的果实,色泽金黄,馨香扑鼻。
仔细看,它的基部是圆形的,上部分裂如手掌。伸出的杈杈,都如兰花瓣宛转修长,曲折中有韵致,但每一只的形状又不尽相同。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佛手?!古人取名真的是太形象了啊!
我甚是惊喜。这次可是我第一次见到它的真面目噢!尽管同行的罗店施同学再三劝我,这佛手,他家多的是,不要买。我还是坚持买回三个金黄金黄的大佛手,用线绑了梗子,挂在寝室窗口通风处。
满室馨香啊。看着它们日复一日地从鲜润的藤黄,到慢慢收缩皱纹,色调渐深,乃至斑驳而至褐色,依旧香如故。想想刚买回它时那丰满妖娆的样子,我感到的却不是美人迟暮的感觉,而是和日子一起变老的沧桑……
那时我还到图书馆查过它的“底细”:
佛手又名枸橼、佛手香橼、佛手柑等。原产佛教之国印度,后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浙江、广东、福建、四川等地,著名的品种有广佛手、川佛手、金佛手、建佛手和兰佛手,其中尤以产于金华地区的金佛手最为著名。
金华佛手栽培繁盛期始于明末清初。光绪·金华县志记载:“佛手柑,邑西吴罗店等望而却步为仙洞水所经,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长至尺余者,色香亦大胜闽产。”说明当时金华的佛手种植已经超过了福建。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高兴之余诗兴大发,欣然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沁入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今年双11,正值佛手成熟的时节,我又网购了些,除了清供和分享友人外,我想做佛手炖。
佛手炖,理气和胃利咳,与梨膏糖可以媲美。清洗切片阴干,和柠檬一起,配冰糖,隔水炖煮五小时,佛手和柠檬已成焦糖色,莹透而绵软。
水润,微甜,略酸。深秋暖阳里,咀嚼起来恍若读宋词的感觉了……
-
庾信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在庾信晚期作品中,《拟咏怀》二十七首与《哀江南赋》堪称合壁,都是他杰出的代表作。所谓“拟咏怀”
-
[唐]高蟾天柱几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分外欢。明月断魂清
-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
-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原文鉴赏 晏子(约前575
-
【3216】时间简史〔插图版〕(〔英〕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7 1万字,2017年1月第1版第40次,45元)△共
-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
-
南朝·宋·刘义庆人有问殷中军1:“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2,将得财而梦矢秽3?”殷曰:“官
-
丘处机《崂山》 丘处机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玉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崂山,旧称劳山、牢山,亦名辅唐山。它濒临黄海,山海相连,险峻神奇,千姿百态,皆成奇观。《齐书》记载:“泰山虽
-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夜半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