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宋]陆游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鹤长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
高枕时时闻解箨,卷帘片片数飞花。
饭余解带摩便腹,自取风炉煮晚茶。
自诒是陆游晚年之作。“诒”通“贻”,遗留、送给。这里有作者自勉之意。
古往今来,一个人的意志、志向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境遇不佳、年迈力衰之时,很容易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无为的情绪。然而有志之士不忘晚节,愈是晚年,愈是谨慎从事,唯恐晚节不忠以贻笑于后人。陆游就是如此。他在人生的最后的旅途上,深知生之有涯,时时告诫自己“此时一念不容差”,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以保全晚节。诗人晚年多病,嘉定二年的病况更加复杂,时好时坏,反复了好多次。他在病榻上写就的梦中作,关心的是宋金双方的作战和关中的收复,尤其感人肺腑的是临终前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留给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他终身“一念不容差”的见证。
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愈老愈知生之有涯,死将来临。人固有一死,这不足畏惧,更无法逃避,重要的是如何自始至终、一念不差,以皓皓之身而赴黄泉,这倒是老之将至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终身光明磊落、一尘不染,为国为民,造福子孙,这之中如有一念之差,到头来难全晚节,将遗恨于后人。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它告诫人们:活到老,谨慎到老,一念之差,不容发生,晚节永存。如是,人生几十年如一日,一贯有益于人民,一贯有益于国家,那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了。
-
凉月满天·我不敢老凉月满天我爹老了。躺在炕上,眨巴眨巴大眼睛,不认识来的都是谁。他不久前才从城里的我家搬回乡下——工作原因,我不能
-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
-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君家兄弟不可当,列卿御史尚书郎。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高度“精纯”的抒情诗体。其内容大都抒写男女主人
-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门外东风雪洒裾”,是写送别的时间与景象。尽管春已来临,但因春雪,而气候尚很寒冷。而“飞雪似梅花”的情景,隐含无限惜别之意。这时有“雪洒裾(衣襟)”,而不言“泪沾衣”,颇具豪爽气概。次句即有一较大跳跃,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
-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祝 作品赏析【注释】: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广陵:今江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子张》,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宾鸿社燕巧相违,白鹤峰头白板扉。石建方欣洗牏厕,姜庞不解叹?萧蝛。一龛京口嗟春梦,万炬钱塘忆夜归。合浦卖珠无复有,当年笑我泣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