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宋]范成大》原文与赏析
[宋]范成大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
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
赖有贻牟堪饱饭,道逢田畯且眉伸。
范成大以自己独具特色的田园诗留名于古代诗坛,但他大量诗篇主要是反映他做地方官生活和游历的,这类诗“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诗,就是他写于淳熙三年(1176)成都任上的。时值暮春季节,成都市民都去城东的海云山海云寺观光游园,于池中摸石,以求吉祥。范成大于去冬十二月十八日刚到任不久,就登临山寺,现在又为了与民同乐,再次来到海云寺。在欢乐游兴之余,诗人却倍感悲凉与寂寞。游春的人旋聚即散,一哄而返,过眼人情,大都如此;而岁月似水,光阴易逝,流水落花之中,一春又过去了,这使得诗人哀叹惊心,倦游、叹志、嗟病的心情顿生。过去敢于抗礼于金廷,据理反驳于皇帝面前的范成大,此时已是五十开外,鬓发霜染,老病缠身,这无疑是会使诗人感到伤悲。面对抗金复国的志向希望已成泡影,在州官外任的几年中,他厌倦官场的人情交往,客套礼节,鄙视对仕宦利禄的追求,对那样魑魅魍魉的社会人情,官场世态他看穿了,“孤穷”的悲痛情绪与消沉虚无的思想交杂在心头,但是他又不甘心在这环境中消沉下去,希望做点有益的事情。“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古代的仁人志士无不悲叹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这是那个时代环境加在他们身上的痛苦和矛盾。然而此时此地范成大哀叹惊心,又别有一番滋味。他不是一味消沉,像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样追念往事;他因时代的悲剧,又不似岑参在追求建功立业于边疆时的慨叹“人间岁月如流水”。这是他到任成都后,两次登临海云寺,回顾到任后一个春天已经过去发出的感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在此诗中说道,几年来拖着老病的身子,往来于乡间,劝耕于亭上,时时记取的是口中的饭食,身上的衣裳都是百姓忙出来的,时时提醒自己,要为辛勤劳动的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由于此他才感到人情的淡漠与虚无,由于此他才自责虚度了一春的大好时光。在此后短短一年多的四川帅任中,他反对苛敛,赈救饥民,治兵选将,巩固边防,减税免征,施利惠农。岁月不待人啊,范成大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勉励自己多做些关心民生疾苦的事吧。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李珣《定风波》李 珣 李 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 ① 。功成归看五湖春 ② 。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认自由身。花鸟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 ③ 。已得希夷微妙旨 ④ 。
-
柳宗元 急病让夷,义之先; 图国忘死,贞之大。利合而动,乃市贾之相求;恩加而感,则报施之常道。睢阳所以不阶王命,横绝凶威,超千祀而挺生,奋百代而特立者也。 时惟南公,天与拳勇,神资机智,艺穷百中,豪出
-
会稽剡县民袁相、根硕二人猎,经深山重岭甚多,见一群山羊六七头,逐之。经一石桥,甚狭而峻,羊去,根等亦随,渡向绝崖。崖正赤壁立,名曰赤城。上有水流下,广狭如匹布,剡人谓之瀑布。羊径有山穴如门,豁然而过。
-
辋川图 清·王原祁作 纸本设色 纵三五.七厘米 横五四五.一厘米 藏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唐诗人、画家王维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他曾创作《辋川图》,通过对家乡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
-
韩愈文章之所以传诵不绝,之所以为一代所师法,历代之典范,其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这篇短文义正辞严,全文没有一句从正面说出自己的主张,读者却可从中自然得出同作者相一致的结论,为历代人所称颂。
-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题解此诗写于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出三峡后,经
-
莫叹万重山,君还我未还。武关犹怅望,何况百牢关。
-
?井有十四,自山下至山上,其十三井常空,盛夏水涨,则盐泉迤逦迁去,常去于江水之所不及。?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如何不相入,此意复谁剩人心固难足,物理偶相逞。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
-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
-
[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