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节选)·[唐]张籍》原文与赏析
[唐]张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借马比喻杰出人才的古诗词不少,如曹孟德的龟虽寿、李贺的二十三首马诗。孟德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张籍西州诗中的“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可能就是由此变化而来。秣,即牲口饲料。“老骥伏枥”谓老马伏槽枥而秣之也。孟德笔下的老马形衰而志不衰,但它终究“伏枥”了,而张籍笔下的“良马不念秣”。不念秣,可见出它既不伏于舒适的马厩,更不贪图精美的饲料。它“念”的是什么呢?不难想象出,良马“志在千里”,念的是“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之五),驰骋疆场,冲锋陷阵,这就充分显示出良马的品格与气质。并由此自然地引发出“烈士不苟营”来。烈士,即胸怀雄心壮志的英杰。“不苟营”即不苟安于军营驻地。这就是说,烈士不贪图安逸,不贪生怕死,想的是杀敌立功、捐躯赴国难。诗中“良马”比“烈士”,与烈士连在一起,一物一人,在形象上互为补充、衬托,在喻意上反复生发,互为深化。两个“不”字,喷发出巨大的思想能量和感情气势,不仅使其诗节奏急促、笔力劲健、句挟风雷,而且也揭示出烈士的精神境界,使其雄心壮志跃然纸上。诗人通过寓理于物,融情于人,达到情与理会,哲理与诗情形象化的交融,产生激荡、鼓舞人心的魅力,与孟德诗有同工异曲之妙。
-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 待踏上归途,回首来路,刚才风雨急骤
-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
-
孤松节操乖今俗,独凤文章得古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孤松节操乖今俗,独凤文章得古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祠庙里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祠堂的诗句,27首描写山中寺庙的古诗,关于“祠堂”的诗句。1.《徐孺子祠堂》宋 黄庭坚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
-
蔡仲之命第十九蔡仲之命第十九 【原文】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1160],正百工[1161],群叔流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背)矣。》什么意思
-
薛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枝开。 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得入来? 诗以“白玉堂前一树梅”起句,平淡近乎口语,画面单纯明朗。第二句紧承上句,“今朝忽见数枝开”。语气贯穿,二句实为一句。粗看似乎
-
孟子曰:“人有不为 ① 也,而后可以有为 ② 。”(《孟子·离娄下》八) 注释 ①不为:有所不为,对有些事放弃不做。②有为:有所为,把一些事做好。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只有放弃某些事不做,而后才
-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我行本无
-
朱熹《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咏菊花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