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从来毕有因·[明]兰陵笑笑生》原文与赏析
[明]兰陵笑笑生
善恶从来毕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这首诗,是金瓶梅第四十七回写苗青图财害主,西门庆贪赃枉法之事所发的议论。它从“善”与“恶”这一对立的道德范畴出发,推论人生的吉凶祸福,总结如何安稳生活的规律,闪耀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第一句“善恶从来毕有因”,是对社会生活中人的善恶行为产生根源的认识和看法。“善”与“恶”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中有着具体不同的含义,但作为一种道德伦理观念,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着鲜明的客观标准。如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等为善;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谋财害命,贪赃枉法等为恶。至于对“善”与“恶”的产生根源,历来思想家在认识上有严重分歧,如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无论“善”还是“恶”,他们都认为是与生俱来的,不承认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无疑是一种唯心主义认识论。而作者则认为善恶行为的出现毕竟有因,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如书中苗青谋财害命,是由于他原与主人之妾有两性关系,并被发觉,遭到痛打所致。可见作者这种认识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第二句“吉凶祸福并肩行”,意谓人生的旅途坎坷不平,吉凶祸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吉中隐藏着凶,福中潜伏着祸,祸福相依,吉凶相连。这种看法正与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一致。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作者把“吉”与“凶”,“福”与“祸”的关系比作是“并肩行”,非常形象而又精辟地说明了这一朴素的生活真理,富有辩证的见解。
怎样才能避凶趋吉,除祸得福呢?三、四两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所谓“亏心事”,即对不起人之事。人只要心胸坦荡,与人为善,公正无私,不损人利己,那就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而毫无愧色,即使在半夜梦中猛听敲门声也不会惊诧。作者从劝善惩恶的目的出发,告诉人们怎样立身处世,怎样自我思想修养,从而成为人们生活的信条,警世意味十分浓厚。
这首诗类似生活箴言,语言通俗平易,比喻形象生动,议论精辟深刻。尤其是后两句,从心理学的角度表述观点,新颖别致,逼真传神,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
一箇浑身有几何? 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 明镜催人白发多。 宋应星有《怜愚诗》四十二首,此为其一。讲用心专一之理。 首句讲人生有限。 “一箇浑身”,即一生。 “浑身”,全身,整个身子,此处
-
王充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 由于疾
-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希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 “地大物博”,是事实; 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 ② ,也是事实;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积极地古诗词,内容包括表现积极进取的诗句,积极向上的古诗词,十首积极向上的古诗。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
货郎图 南宋·李嵩作 绢本淡设色 纵二五.五厘米 横七○.四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货郎图》作于嘉定四年(1211),它描绘一位挑担摇鼓、走乡串村贩卖日用品的老货郎来到村中,引起妇女及儿童们喜悦的情
-
古文观止·欧阳修·纵囚论 信义行于君子, 而
-
【5420】镜厅(〔美〕埃森格林著,何帆等译,中信出版社,49 1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68元)△4部分(26章):1 最好的时代:[1]新时代的
-
【3554】罗素(〔英〕格雷林著,张金言译,译林出版社,19 25印张,2017年11月第1版,32元)△牛津通识读本之一。共5章:①生平与著作;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