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五律《杜甫·玉台观》诗词赏析
杜甫
浩劫因王造〔二〕,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三〕,文字鲁恭留〔四〕。
宫阙通群帝〔五〕,乾坤到十洲〔六〕。
人传有笙鹤〔七〕,时过北山头。
〔一〕玉台观:道观名,唐滕王李元婴所建,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北七里。
〔二〕浩劫:佛塔的大层级,这里指玉台观的台阶。王:滕王李元婴。
〔三〕萧史:列仙传载,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便把喜欢箫的女儿弄玉嫁给了他,并为他们建造了凤台。数年以后,弄玉跨凤,萧史驾龙,双双升天。萧衍游仙诗:“萧史暂徘徊,待我升龙辔。”沈佺期凤箫曲:“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萧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四〕鲁恭:鲁恭王刘余,汉景帝子,在扩建宫殿时曾拆毁孔子旧宅,在墙壁间获得古文尚书等儒家经典,此处用鲁恭王所保留的儒家经典比喻玉台观上的题词。
〔五〕群帝:五方之帝,道教认为天有群帝,而大帝最尊。
〔六〕十洲: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个岛屿,即海内十洲记所载的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此处泛指四海之地。
〔七〕笙鹤:神仙传载,周灵王之子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他上了嵩山。三十多年后,他在缑氏山顶,挥手告别世人乘鹤而去。
【点评】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因汉州刺史房琯卒于阆中,杜甫为其治丧,此间游玉台观,作此诗。诗人用了一系列典故与神话传说,描绘了玉台观的雄伟壮丽景象,写出道观的飘然出世的风貌。
-
业继韦平后,家依昆阆间。恩华辞北第,潇洒爱东山。满室图书在,入门松菊闲。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
一声炮响,二律埋城。 三元里被困,四方炮台打烂。 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 七七礼拜,八千斤未烧。 九九打吓,十足输晒! ——《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为了“维护鸦片贸易”,1840年6月英国“发
-
《永遇乐》 年代:宋作者:柳永 薰风解愠,画景清和,新霁时候。 火德流光,萝图荐祉,累庆金枝秀。 璇枢绕电,华渚流虹,是日挺生元後。 缵唐虞垂拱,千载应期,万灵敷佑。
-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①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老吾老、幼吾幼:前面一个“老”、“幼”是动词,意为以某人为老者长者从而孝敬他,以某人为幼儿
-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是张元千的一首诗,在阅读答案及赏析时,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风露湿润行云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神奇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变化特性的深入思考和对命运的把握。整首诗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也给予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命运的勇敢面对。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交友类名言赏析《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宋词典故·等鸡虫 【出典】 见“鸡虫得失”条。 【释义】 见“鸡虫得失”条。 【例句】 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吴潜《望江南》[家山好,好处是三冬]2740)这里用“等鸡虫”说明
-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作品赏析诗题:一作敕放归山留别陆侍御不遇咏鹦鹉吒:一作托西:一作山
-
【名句】惟敩 ① 学半。 【注释】①敩(xiao):教。 【释义】只有在教学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这样就等于已经学习了一半。 【点评】在教学中提高,在实践中磨炼。 参考文献 《尚书·说
-
国学名句“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出处和解释
【名句】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语出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根本坚固的,一定是花儿纷繁,果实累累;源泉深邃的,一定是水色清澄,波浪滚滚。比喻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