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羊长史(节选)·[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晋]陶渊明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刘裕北伐,收复长安,灭掉后秦,驻军关中,左将军朱龄石派长史羊松龄赴关中称贺。羊松龄是陶渊明的朋友,羊赴关中,陶作此诗与之。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是这首诗中的名句,意即是说,我所以能知道几千年前祖先们所作所为的各类事情,正是因为依靠了古人所撰写的各类书籍的结果。这是陶渊明读书心得的真实体验,也是他启迪后人奋发读书的至理名言。
陶渊明从小爱读书。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六经”,指的是诗、书、易、礼、乐、春秋。他还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谦地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从“古人书”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确立了“大济于苍生”宏伟抱负,树立了为国戍边、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这正是他“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的丰硕之果。
陶渊明不仅爱读儒家著作,而且博览诸子百家之书。他说:“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周王传”、“山海图”(即“山海经”)都是道家的著作,陶渊明认为,读这些书可以使人顷刻之间游遍宇宙,感到快乐。也即是说,他从“古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
那么,陶渊明究竟读过哪些“古人书”,目前尚无确凿资料佐证。不过,我们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略见一斑:除上面说的“六经”外,还有楚辞、论语、孟子、左传、老子、列子、列仙传、列女传、高士传、史记、汉书、春秋繁露、淮南子等等。陶渊明从大量的“古人书”中,汲取了许多精神营养。
须知,陶渊明读“古人书”也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他学儒家,但又反对孔子轻视劳动,批驳他“谋道不谋食”的主张;他学道家,主张“归隐”(或曰归田),但又反对“避世”。所以说,读书,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这就是陶渊明“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给我们的启示。
“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学习世界文化,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目的读书,还要有计划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
-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
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
-
有上酒店而嫌其酒酸者, 店人怒, 吊之于梁。客过问其故,诉曰: “小店酒极佳,此人说酸,可是该吊?”客曰: “借一杯我尝之。”既尝毕,攒眉谓店主曰: “可放此人, 吊了我罢。” ——《广笑府》 【解说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怨恨悲愁”类的诗句。 慨叹昔日时光的流逝不可稍
-
词的上片写乍逢又别的惆怅,下片写已别还思的眷恋。全词描写了词人与故人暂聚又别为内容,抒发人生易老、聚少离多的悲苦心情。这首词在艺术上,层层渲染。如写离别,从初别时的留恋之情,到别后的种种离愁,后来的“满怀离恨”,步步递进,颇具韵味。
-
毛泽东诗词《七律·洪都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② ,祖生击楫至今传 ③ 。 闻鸡久听南天雨 ④ ,立马曾挥北地鞭 ⑤ 。 鬓雪飞来成废料 ⑥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
-
旭辉·缓步微行,匍匐前进旭辉他是一个记者,为了写一篇一家很大的公司压榨本地农民的报道,出差到广西。这家公司名声很大,实力也很强,有
-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一译《酒精集》《醇醪集》。法国立体未来派*诗人吉约姆·阿波利奈尔*的代表诗集。1913年初版,1918年再版。收有诗人1898-1913年的诗作。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处唐bull;王维《山中送别》原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王孙:这里指朋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