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4、“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5、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二:
(1)岑参与高适齐名,皆为盛唐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诗人。
(2)首句“梁园日暮乱飞鸦中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诗的后两句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
(1)边塞
(2)用乱飞的乌鸦,点染出梁园日暮萧条冷落的景象
(3)拟人写出庭树的无知,寄寓作者伤时感慨开花的庭树反衬出梁园的荒芜,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悲情。
三: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日暮时分 群鸦乱飞 叫声嘈杂; 极目无望只有两三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运用拟人和反衬的手法,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来反衬哀情,形象生动的表达的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四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3分)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诗人来到昔日繁盛的梁园,先是感受到一幅暮鸦聒噪、人迹稀少的萧条景象,而后细看竟发现在这萧条的废园中,树木居然繁花满枝,春色依旧,内心奔腾汹涌的是一股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树的无知反衬了有感觉之人的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翻译:
其二)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竭尽目力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已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勾勒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凝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 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未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已在其中。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因此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片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移目近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言物是人非,反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不说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反说无知花树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出语含蕴。感情极沉痛。作为一首吊古之作,诗人着力描写梁园的萧条。却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却又内在地紧密相连“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处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因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许这首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
-
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强梁。逝水自朝宗,镇名各其方。平原独憔悴,农力废耕桑。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于时国用富,足以守边疆。朝廷任猛
-
【3510】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31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58元)△共11篇:①2008年:不确定的开始【企业史人物】首
-
韦庄《秦妇吟》 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
-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
名言: 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 注释: 至: 极点, 无所不至。政: 这里指用道德、教化等治理的手段。 句意: 刑罚用到无所不用的地步那就谈不上用教育、礼仪等政治手段来治理国家; 教育、礼仪、道
-
元好问于乃马真氏三年(1245)秋天,出雁门到燕都,这年冬天离开。诗中抒发了诗人故国河山之思,感情极为沉痛。首联说:“汉宫曾动怕鸾歌,事去英雄不奈何!”这是借用梁鸿之典来写亡国之思。后汉的梁鸿,字伯鸾,平陵人。他出关过洛阳时,曾作《五噫歌》表示对帝京豪奢的震惊和感慨:“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
人在病中,身子虽不能自主,思致却纷乱无际、格外活跃。时令正值初冬,窗外又飘飞起一天白雪。这凝噎相对的一刻,与“昨岁”在镇江“北固楼”的兄弟话别情景。
-
梦时良是觉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秋风兴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