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驾《雨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
赏析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一:
①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 花 字,以 雨前 和 雨后 情景相 对比(或映衬),表达了一种惜春 之情。
②第三句明写蜜蜂、蝴蝶纷纷过墙去,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在怎样的心情?
答: 扫兴、失望、怅然若失的思想感情。
③第四句是“神来之笔”,你如何理解?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答:疑春色在邻家,也十分在理,不然那蝴蝶怎会对自家毫无眷恋而“纷纷过墙去”呢?其实一墙之隔,那春色是不会如此“厚彼薄此”,偏偏钟爱邻家!诗人只不过是借此抒发欲留春色而不能的叹惋之情罢了。
4、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紧扣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怨雨之情。
5、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同意。望着残红及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诗人懊丧、怅 惘,这时突发奇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人的想像似乎小、真实有据又天真烂漫。“疑”字极有分寸,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末句起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经他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二: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答: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3.分析本诗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并揣摩其中隐含的情感。(3分)
答:对比。用“雨前”和“雨后”景象形成对比,凸现雨对花的摧残,隐含诗人面对雨后花落春残的叹惜之情。(写出手法得1分,能分析作用得1分,能写出惜春之情,意思接近得1分。)
4.这首诗妙趣横生,诗评家司空图评价王驾的诗“长于思与境偕”,请说说本诗后两句写了什么景象,引发作者怎样的想法,并说说这 “境”与“思” 两者的和谐之妙。(4分)
答:本诗后两句,描写蜜蜂、蝴蝶纷纷过墙而去的景象,让作者产生春色在邻家院子的“误会”。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写出景象内容得1分,写出作者想法得1分,能对“境”与“思”的和谐提出看法的,得2分)
三:
相关试题及答案
3.诗歌前两句初见 、全无 两词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前、雨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致。(2分)
4.诗中的“疑”字很是让人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3分)
答:“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同时,作者的“惜春之情”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出一种或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
5、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6、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4分)
答案:
(5)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4分)
(6)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4分)
7.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
答: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只答“雨前”“雨后”不得分,计2分)
8.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答出联想和惜春之情各得1分,计2分)
-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
宝奁香歇掩铅华,旧合春归老监嗟。画栋重来当日燕,玉栏犹发去年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课外古诗词背诵加分析,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的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赏析和思想感情,初二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解析,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所有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内容及赏析。《长歌行》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① 。(《庄子·养生主》) 【注释】 ①涯(yá):水边,指边际。殆(dài):危险。 【译文】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去追求无限的,是不会有
-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
-
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何人不衰老,我老心无忧。仕者拘职役,农者老田畴。何人不苦热,我热身自由。卧风北窗下,坐月南池头。脑凉脱乌帽,足热濯清流。慵发昼高枕,兴来夜泛舟。何乃有余适,只缘无过求。或问诸亲
-
【名句】人生富贵驹隙过,唯有荣名寿金石 语出清代顾炎武《秋风行》诗。人世间,富贵就像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只有美名可以与金银玉石一样历久不没。说明人生在世不能贪求富贵,而应当建功立业以求得美名。
-
《旧约·列王纪下》第10章 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玛利亚。耶户写信送到撒玛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你们那里既然有你们主人的众子,还有车马器械和坚固的城,接到这信就可以在你
-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作品赏析【卢注】广德元年,吐蕃入寇,边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闻。十月深入,上方治兵,吐蕃已度便桥。上
-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积卑:指从细小的地方积累。山丘把许多微小的土石堆积起来而变高,江河把许多细小的水流汇合起来而变大。《庄子·则阳》:“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