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曲江对酒》阅读答案及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曲江对酒》阅读答案及赏析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②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③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④。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判,念pān,甘愿的意思。③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④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

1、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一派怎样的景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2、这首诗的颈联与旅夜书怀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在手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在表达意图上略有不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诗的颔联描写了一派落花轻盈、飞鸟欢悦的绚丽的春天景象。(2分)采用乐景衬哀情的手法,(1分)反衬了诗人因政治失意久坐江头、懒散无聊的心情。(2分)
2、(6分)这两联诗都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正话反说的写法)。(1分)本诗的颈联字面上说,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请朝参?(2分)正话反说,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委婉含蓄。(1分)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不平愤懑之气,本诗说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之辈,牢骚已经发到了肃宗头上。(1分)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揭示了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1分)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2)“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简析
曲江对酒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诗前两联是曲江即景,接写坐时所见,然后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最后抒写愁绪。全诗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之情。
猜你喜欢
  • 双调·殿前欢·张养浩

    双调·殿前欢 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 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与共? 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卢挚(?-1314以后)字处道

  • 刘禹锡《淮阴行》全诗赏析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作品赏析【注释】:早春时节,清淮浪软,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送行。诗中略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落笔就抓住了女主人的心理活动,集中

  • “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注释、译文和评析

    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悌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

  • 精品唐诗之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刘禹锡《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诗人于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826)冬天,由和州返洛阳途经金陵(今南京市)

  • 杜甫《贫交行》全诗赏析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作品赏析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由于困守京华,“朝扣

  • 李清照《如梦令》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诗中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通过动人的诗句展现了女主角对失去爱人的思念之情。她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让人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情感饱满,语言简练,真实地描绘了爱情的美和悲哀,展示了李清照优美而深沉的诗才。

  • 外国名诗《十四行诗第十八首》鉴赏

    我怎样能把你比做夏天? 你比它更可爱也更温和; 五月的娇蕾有暴风震颠, 夏季的寿命很短就度过。 有时候当空照耀着烈日, 又往往它的光采转阴淡; 每件美艳终把美艳消失, 遭受运数和时序的摧残。 你永恒的

  • 王勃《林泉独饮》全诗赏析

    丘壑经涂赏,花柳遇时春。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 李颀《古从军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解题】 《从军行》乃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前人多以此题描写军旅生活。此诗以古喻今,借汉讽唐,故称《古从军行》。诗约作于天宝年间,其时唐玄宗实行开边政策,穷兵黩武,故作者写此诗予以讽刺。诗中极写

  • 夜莺 [英国]阿诺德

    听呀!哦,夜莺! 颈前长黄毛的鸟儿! 听!从月色朦胧的雪松里, 响起了多婉转的歌声! 多么悠扬!听——又是多么哀伤! 你是从希腊的海岸飘泊来的, 可过了这么多年,在遥远的国土里, 你迷茫的小脑袋中依旧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