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清溪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清溪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新安江, 发源于徽州,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
本诗是天宝十二载( 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 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

( 1)诗的颈联写景颇有特色,使人如身临其境,试分析其独特之处在哪儿?( 4 分)
( 2)本诗的尾联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会促使诗人产生怎样的情怀?( 4 分)
参考答案
( 1)独特处在于运用比喻的手法( 1 分)来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 1 分)诗人以“明镜” 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描绘了一幅“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 在清溪之中”的美丽图景,使人如身入其境。(意思相近既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分 析)( 2 分)
( 2)诗人借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 ,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 2 分)在这种环 境中,诗人联想到自己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却难以施展只有远游他乡,不免有一种心 灵上的孤寂,仿佛一切都在为自己而悲切,自然流露出内心的落寞郁闷。(意思相近既可) ( 2 分)


二: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为了突出清溪水这一特点,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4)概括并简要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3)清溪水最主要的特点是清澈。(1分)手法:衬托手法,以新安江水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的更加清澈。(2分)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水,把两岸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水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无比。(2分)
(4)从“清我心”可见出诗人对清澈的清溪水的喜爱之情;(2分)
末联写傍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乡、思念家乡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情;以及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内心难以言传的抑郁悲伤的情怀。(2分)(分别为感情1分,分析1分)


三: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诗眼”各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清”与“异”分别是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清”字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不但写出了清溪的清澈,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心里感受,化无情之物为多情之人,使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心里感受融为一体。诗人用一个“异”字来状水色的奇异,写出这条清溪不仅清澈,而且在颜色上也有别于其他的水。

2.诗人以 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又以 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每空1分,共2分)
答:对比衬托;比喻(2分
3.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同意,“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1分),二、三两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溪的清澈美丽,营造了一种明净纯澈的意境(1分)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诗人在这美丽的清溪畔,固然清心,但听到猩猩的一声声啼叫,似乎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1分)

四、
(1)诗中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2分)
(2)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本诗最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
(1)清澈,明净【2分】
(2)诗人在第三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屏风”比喻群山,描写了清溪水的清澈明净。(2分)在此基础上,诗人在第四联中营造了一种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抒发了自己空怀大志、报国无门的落寞郁闷的情绪。(1分)(3)B【2分】


五: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本诗描写了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长安的情怀。(或:寄托了诗人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落寞的情怀。)(或:寄托了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译文
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不同。就算新安江的水色清澈见底,那又怎么能与清溪相比呢?
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猜你喜欢
  • 《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薇盛开因思西阁后轩数株赏析》

    【原题】: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薇盛开因思西阁后轩数株遂成短章寄翰林原叔八丈禹玉阁长兼书真慧壁间以记所遇

  • 《秋夕·杜牧》原文与赏析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宫

  • 《鸭媒》原文|翻译|赏析

    清·汪琬2江湖之间有鸭媒焉,每秋禾熟,野鸭相逐群飞,村人置媒田间,且张罗焉3。其媒昂

  • 柳宗元《韦道安》全诗赏析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一闻激高

  •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

  • 陈子昂《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全诗赏析

    故乡今日友。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

  • 苏轼《次韵陈履常雪中》全诗鉴赏

    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储肉巧谋身。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

  • 欧阳修《和圣俞感李花》全诗鉴赏

    昨日摘花初见桃,今日摘花还见李。晴风暖日苦相催,春物所余知有几。中年多病壮心衰,对酒思归未得归。不及墙根花与草,春来随处自芳菲。

  • 苏轼《和陶戴主簿》全诗鉴赏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鉏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拢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蒿。

  • 《东武吟赏析》

    李白在诗中说自己当年奉诏入京陪王伴驾,声名鹊起,与王公权贵相接交,诗酒快意,但是遭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赐金还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愤积膺怀自觉可与贤哲比肩,此时他以诗作与翰林院中诸位友人礼貌性地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风。不合流俗,将要归隐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