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约《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阅读答案及赏析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B3分、D2分、E1分【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2)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简析
第一联是“起”,写回家的船停泊在舒州城外,听人说,今天是冬至,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第二联是“承”诗歌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城门早早地关闭了,江面也冻结了,真担心船儿无法航行,回家的行程被延迟。第三联是“承”诗歌第二句,具体回忆去年春节给兄长拜年时,共同思念远方的母亲的情景。第七句是“转”,想到自己一年到头都作客他乡,无暇思念故乡。第八句是“合”,照应诗歌标题与第一句,冬至到来,思念之情顿起。
-
古文·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关中(1)风土完厚(2)
-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
王昌龄《宿裴氏山庄》唐山水诗鉴赏 王昌龄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 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遂解尘中组,终南春可游。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王昌龄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
-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 ① ,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
-
曹操为什么没有留用张松?张松是一个叛徒的典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叛徒。不是那种痛感神经过于敏感,由于挨打不过,实在忍受不了皮肉之苦
-
六月京师暑雨多,夜夜南风吹芡嘴。凝祥池锁会灵园,仆射荒陂安可拟。争先园客采新苞,剖蚌得珠从海底。都城百物贵新鲜,厥价难酬与珠比。金盘磊落何所荐,滑台拨醅如玉醴。自◇窃食万钱厨,满口飘浮嗟病齿。却思年少
-
眼看过半百,早晚扫岩扉。白首谁留住,青山自不归。百千万劫障,四十九年非。会拟抽身去,当风抖擞衣。
-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
长征这是一支穿草鞋的队伍这是一支穿灰布军装的队伍这是一支小米的队伍这是一支步枪的队伍这是一支五角星的队伍这条路的内容是草鞋踩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