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汴河曲》阅读答案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句写汴水东流,两岸春光无限。
B.第二句写当年豪华的隋官现已颓败。
C.第三句劝诫人们不要登上长堤远望。
D.第四句写风起杨花易引发思乡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用“无限春”具体描绘了汴河两岸千里春色的实景。
B.“已成尘”形象地写出了隋官往日奢华已荡然无存的景象。
C.一二两句中汴河春光的美好与隋宫的颓败形成鲜明对比。
D.借汴水、隋宫、杨花等意象,在昔盛今衰中寓历史感慨。
参考答案
1.D(那随风飘荡的杨柳和飘飞的杨花,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怀,在怀着历史沧桑感的诗人眼里,它们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象征(杨花与杨隋构成一种意念上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由彼及此的联想)。后人面对这垂柳,不禁生发出繁华易逝、历史永恒的感慨。不是思乡之情。)
2.A (诗人写春,但没有具体描绘春的景象。但是诗人巧妙加上了“无限”二字,便使春意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汴水悠悠东流的形象,本来就容易引发对悠悠时间之流的联想,缀以“无限春”,更使这条流贯无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而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
简析
此诗描写了汴河周边的景色,全诗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委婉曲折,感情深沉。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汴水春色与隋宫成尘对照映衬,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以隋朝兴亡之感寓唐代盛衰之忧,寄寓深远。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宋元南戏作品集,包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永乐大典》系明代永乐年间解缙等奉敕编纂的一部大类书,自卷13965至13991,凡27卷,收录戏文33本,戏文
-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余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
古文·大龙湫记 李孝光大德七年(1),秋八月,
-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
-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春天的儿童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
好住旧林泉,回头一怅然。渐知吾潦倒,深愧尔留连。欲作栖云计,须营种黍钱。更容求一郡,不得亦归田。
-
作者: 郑文 【本书体例】
-
才名谁似广文寒,月斧云斤琢肺肝。玄晏一生都卧病,子云三世不迁官。幽兰空觉香风在,宿草何曾泪叶干。犹喜诸郎有曹志,文章还复富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