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贺知章《咏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答案:
1.比喻 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6)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7)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运用了比喻”、 “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猜你喜欢
  • 黄裳《白门秋柳》

    我们到南京时是一个风沙蔽天的日子,下关车站破烂得使人黯然。站外停着许多出租汽车,我们坐了其中的一部进城去。原想借这冒牌的华胄的风姿可以有点方便,不料车到挹江门时仍得下车接受检查。这职务是由宪兵执行的,

  • 古诗文《民为贵》原文|注释|赏析

    《孟子》 孟子曰:“民为贵 ② ,社稷次之 ③ ,君为轻 ④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⑤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 ⑥ ,则变置 ⑦ ;牺牲既成 ⑧ ,粢盛既洁 ⑨ ,祭祀以时 ⑩

  • 苏轼《金山梦中作》全诗鉴赏

    江东贾客木绵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熟,卧吹箫管到扬州。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名言: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注释: 面刺: 当面指责。谤议: 指不当面批评议论。市朝: 指公共场所。闻:使……闻。 句意:

  • 高中古诗词朗诵串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古诗词朗诵串词,内容包括高中班内诗朗诵主持人串词..,高中诗歌朗诵比赛主持稿,求古诗朗诵主持人串词,越多越好。开头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甲: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

  • 《今生何处是故乡》刘丽艳散文赏析

    故乡是一袭华美的衫,它必是纯棉且有流苏的那款;故乡是一首优美的曲,它必是舒缓且扣人心弦的那一支;故乡是一幅隽永的画,它必是素描且有

  • 国学名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出处和解释

    【名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语出《史记·鲁周公世家》。洗一次头,常常停顿多次,不得不手握着头发,吃一顿饭,往往几次来不及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就赶紧起来去接待贤士,还怕怠慢

  • 《赏海棠花妖诗赏析》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

  • 国学名句“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出处和解释

    【名句】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 语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驾驭狂马,不能放下手中的马鞭;使用弓,不能不用正弓的器具。比喻人不能放弃学习。

  • 《巴黎——柏林》作品分析

    1978年夏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次表现主义*文学与艺术展览会。这个展览,题为《巴黎-柏林》。展览结合魏玛共和国时代政治和艺术背景,详尽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