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王昌龄《送魏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试题】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二:
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答案:⑴“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分)。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⑵ 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1分)。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1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


1、有人说“凉”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5分)
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后两句。(6分)
参考答案
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即,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应,(2分)该字将情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凉”是诗的诗眼。(1分)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写、想像)的手法。(2分)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2分)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2分)


三: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B
2.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的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对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王昌龄

【翻译】
江楼饯别,我和你喝得酩酊大醉,秋风阵阵,送来满鼻桔柚的芳香。
入得船来,忽淋上一头潇湘冷雨,我浑身发颤,心头更是无限凄凉。
我不知道,在你无尽的旅程终点,也即在那遥远、遥远的潇水、湘江。
当你午夜梦回,听到深山里传来,清幽的猿声,是否觉得分外悠长?

【作者简介】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同名的还有原湖北省天门师范教务主任王昌龄。

【赏析】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诗人送别魏二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猜你喜欢
  • 张九钺《贺新涼咏晚香玉》咏晚香玉诗赏析

    《晚香玉·贺新涼咏晚香玉》咏晚香玉诗鉴赏 张

  • 《大龙湫记》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馀,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 ① 。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

  • [苏联]高尔基/著巴金/译《鹰之歌》全文赏析

    鹰之歌[苏联]高尔基 著巴金 译懒洋洋地在岸边叹气的大海在浴着淡青色月光的远方静静地睡着了。在那儿柔和的、银白色的海跟南方的蓝色天空

  • 杜甫《天末怀李白》全诗赏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作品赏析【注释】:汩罗:汩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河南省汩罗市。【简析】:杜甫的怀人诗,写得最多最好的,

  • 朱迎兵·灾难是握在掌心的雪

    朱迎兵·灾难是握在掌心的雪朱迎兵1945年9月,二战硝烟散去,战争胜利了,但莫斯科仍笼罩在阴云里。很多家庭失去亲人,大量的人在战争中残

  • 陆游《沈园二首》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在政治上是悲剧的一生,在个人的爱情生活中也笼罩着悲剧的

  • 潇湘夜雨 杨显之

    《潇湘夜雨》全名《临江驿潇湘秋夜雨》。剧本写的是:谏议大夫张天觉反对高俅、杨戬、童贯、蔡京四大奸臣,被皇帝贬往江州歇马。张天觉和女儿翠鸾在淮河中流遭遇风浪而失散。翠鸾为排岸司所救,被打渔的崔文远收为义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夕次盱眙县 》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题解】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思乡的乡愁之诗。诗人晚宿盱眙,

  • 《市人有弄虎者儿辈请观饲以豚蹄睹其攫噬戏作赏析》

    【原题】:市人有弄虎者儿辈请观饲以豚蹄睹其攫噬戏作四绝句

  • 《杜牧》全文和鉴赏

    ·尤袤· 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愿罢镇闲居,声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邀之。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