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全文和鉴赏
·尤袤·
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愿罢镇闲居,声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邀之。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二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气意闲逸,旁若无人。
牧不拘细行,故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德青楼薄幸名。”
吴武陵以阿房宫赋荐于崔郾,遂登第。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牧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学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选自全唐诗话〕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德宗贞元15年(803),卒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他出身于“一门朱紫,世代公卿”的世家望族,处身于内忧外患日趋严重的晚唐时期,一生忧国忧民,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深刻的思想见解,却因受“牛李党争”的牵涉,经历坎坷,颇不得志。他的诗成就很高,大多是“有为而作”,感时抚事,寄兴遥深,风格清雄俊逸;后人常把他和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为晚唐诗坛上的双璧。然而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杜牧却是个“风流才子”,甚至是有才无行的“浪子”,实在是冤枉了他。无庸讳言,杜牧确有他喜好声色的“清狂”一面,但这也是当时一般文人的通病,何杜牧独以之闻名于世?这主要是由于宋人的笔记、野史记载了许多关于他不拘绳检的逸事,才使他不明不白地成了中国历史上无行才子的典型。
尤袤在全唐诗话中,也想刻画出杜牧清狂的性格特征,而不欲顾其全貌。但只是说他“不拘细行”,用语还算比较有节制。一则诗话的篇幅有限,有关杜牧清狂的逸事又很多,不可能详细地逐一介绍,作者主要是抓住杜牧赴李愿宴会这一件小事,用小说笔法描写杜牧在宴会上几个动作神态的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其性格特点,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件事最早见于唐孟棨的本事诗,记述了杜牧33岁在洛阳东都留台任“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官职时发生的事,尤袤据以发挥。杜牧在筵席上即兴咏成的这首诗题作兵部尚书席上作,兵部尚书是指罢职闲居的李愿。李愿在家中高会宾客,因恐怕于杜牧的职司有碍;不便邀请他赴会,杜牧却执意要来;来了之后,本应以不引人注目为宜,他偏偏又不安于席。先是“独坐南行”,(当时礼貌,堂上饮燕以南向而坐为尊,故人皆不坐南向以示谦逊),“瞪目注视”,痛饮三杯,继而又发言无状,指名要主人赠妓,引起满堂哗笑。杜牧在哗笑声中神态自若,“气意闲逸”,反而又“朗吟而起”,的确是“旁若无人”,狂态可掬。作者不但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杜牧的清狂神态,而且也反映出他那不拘世俗礼仪,率性而行的处世态度,使人感到魏晋风度之遗响余韵。杜牧的“狂”,不仅在于他的言语神采,更在于他全不以官职俸禄为意,赴宴之事不久,他就因离职过百日不归而丢了御史的官职。
杜牧“不拘细行”,离职逸游习以为常。诗话所引遣怀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并非随意所置的闲笔。
杜牧的“清狂”,不以官职公务为意,缘于他的自负以及后来在政治生涯中的失意。诗话用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一诗揭示出他少年得志时的踌躇志满,更使人理解了他“清狂”,“不拘细行”的性格渊源。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的杜牧应进士考试。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据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太学博士吴武陵把杜牧的阿房宫赋推荐给崔郾,杜牧以第五人及第。这次考中进士的一共有33人。按当时的科举制度,进士考试后,还要过关试,又称过堂,才算成进士,不过这主要是象征性的了。那一年的进士考试改在洛阳举行,考中后又要到长安参加过关试。所以说“东都放榜,西都过堂”。由洛阳赴长安的路上,杜牧咏成这首诗,其中“却将春色入关来”句的“春色”一词,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的景色,又是酒名,更喻进士及第后的一团喜色。可以感到杜牧当时神采飞扬,意兴豪迈的自负心理。
-
9月16日 毛泽东起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 针对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已有很大加强的情况,为贯彻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方针,中共中央军委总结各战略区的初期作战经验,于9月16日发出由毛
-
【名句】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乐天: 唐诗人白居易的字。韦郎: 唐诗人韦应物。句意:白居易写了长诗短诗三千余首,却很喜欢韦应物的五言诗。 宋苏轼《和孔周翰二绝·观静观堂效韦苏州诗》: “弱
-
宋词典故·一声何满 【出典】 唐·张祜《宫词二首》其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见《全唐诗》卷五一一)唐·白居易《听歌六绝句·何满子》:“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名言: 善为师者, 既美其道, 有慎其行。 注释: 有: 虚词, 无实义。 句意: 善于当老师的人, 不但他的道义很完美, 他的行为也很审慎。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玉杯第二》
-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槁端以废谢鲲。子达想无身後念,吾衰不复梦中论。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出处】唐祖咏《 终南望余雪 》。 【意思】林表: 林外。霁色: 雪停后的景色。句意: 山林外已露出雪霁的晴色,雪化了,傍晚的长安城里,更增加了寒气。 【赏析】作者从
-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
-
【注释】:这是一首控诉贪官恶吏采用绑架手段敲诈勒索平民百姓钱财的故事诗,大约产生在西汉末年。
-
苏轼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夜归临皋:一作壬戌九月,雪堂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