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商隐《楚宫》阅读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商隐《楚宫》阅读答案

楚宫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②,楚厉③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④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①这首诗是政治失意的诗人由桂州返长安途经长沙时所作。②漻:通“辽”,水清且深的样子。③厉: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④女萝:一种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的植物。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它并未从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而是紧紧围绕屈原的“迷魂”来写,并融进了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
B.颔联写到湘江岸上的景物,用枫树、猿啼、女萝、山鬼等意象营造了夜晚湘江两岸阴森衰败的意境,使人读之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C.颈联写人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会腐败,魂魄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之中,通过比较来感叹屈原的迷魂不易招回。
D.尾联写只要楚人不灭绝,就会去祭祀屈原,即使用彩丝和棕叶包扎的食物被蛟龙吞食也在所不惜,情调一变,由前文的压抑悲伤转变为激越高昂。
E.全诗以景写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
2.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B (A项“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错,既不“直接”也不“无情”,而是含蓄婉转地抒发; B项从“枫树”“女萝”来看,意境并非“衰败”。)
2.①对屈原的哀悼及同情。前两联以景写情,首联清深如泪的湘波、颔联阴森凄楚的江岸景象,都蕴含着对屈原的哀悼和对其遭遇的同情。②对楚人怀念屈原深感慰藉。尾联写楚人不忘纪念屈原,流露出诗人对屈原身后能得到尊崇纪念的欣慰。③对屈原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怜伤之情。诗人怀念屈原,以屈原自比,借写屈原的不幸遭遇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④对唐朝统治者昏庸的批判。首联中“恨”“泪”两字,悲痛地哀悼屈原,含蓄地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加以谴责,诗人也是借此批判唐朝的统治者。
猜你喜欢
  • 徐国平《水土不服的麦苗》

    一进门,父亲还没站稳脚,就让我找来一个闲置的花盆,将那墩麦苗小心翼翼地栽了进去。我瞅着就笑:“你种了一辈子麦子,还没种够啊?”父亲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出处:《墨子·卷四·兼爱中第十五》解析:墨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大

  • 诗词作品《行行重行行》鉴赏和精讲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

  •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出处】唐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翻译】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 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全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

  • 李商隐《裴明府居止》全诗赏析

    爱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试墨书新竹,张琴和古松。坐来闻好鸟,归去度疏钟。明日还相见,桥南贳酒醲。

  • 西方文学·《百年孤独》

    西方文学·《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

  •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庐山诸道人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

  • 欧阳修《乐哉襄阳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全诗鉴赏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语言轻清微带秦,南通交广西峨岷。罗縠纤丽药物珍,枇杷甘橘荐清◇。磊落金盘烂璘璘,槎头缩项昔所闻。黄橙捣齑香复辛,春雷动地竹走根。锦苞玉笋味争新,凤林花发南山春。掩映谷口

  •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井底引银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诗中描绘了民间百姓的艰辛生活和悲苦命运。诗中的井底引银瓶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将他们困在黑暗与贫困中。白居易借此寄托了自己对民众苦难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深思。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引发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 骈文《待漏院记》原文|翻译|赏析赏析

    天道不言〔2〕,而品物亨、岁功成者〔3〕,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4〕。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