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顾宗泰《游虎山桥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顾宗泰《游虎山桥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顾宗泰:游虎山桥记

顾宗泰

光福之西,属以玄墓,延以铜井。山势蟠蜿,太湖委注。其堤之达于山者,上有虎山桥。两峡一溪,桥卧偃蹇。山舒水迟,曲有幽趣。林壑之美,可取者十八九,莫若虎山桥。山行必少水,而桥之中通西崦,泓然为波,湾然为渡;冲融窈窕,澹涵太虚;翠映黛流,岚光倒出;环村落而益邃,引塔影而独绝,洵清游所宜历者矣!溪崦十余里,至青芝山麓。方春二月,泛舟随溪,堤与溪埒多梅花,几二三百本,或列或横,或断或续;白英如云,香气蓊勃;俯入崇峦,缭青萦碧,濛然蔼然;俾过者神移焉而不能去。

噫!虎山,玄墓诸山之一也,幽而僻,奥而旷。有桥以束溪,为嵁为岩,为陂为塘,为林为卉。阴翳芳霭,回巧效媚。昔人比以武林西湖,是其果有仿佛者乎?维崦之滨,可以讨春;维桥之侧,可以游息。发兹清唱,天机荡漾;春波芳风,襟抱渊冲。孰引我于花林而伫赏烟岑?恐妙景之一往而不可得追也,爰记以赠同行者。

游记有直写其景的,有借景抒情的,还有借景写景的,游虎山桥记就属于后者。

文章先交代虎山桥的位置,它座落在江苏吴县光福镇西玄墓山、铜井山下的防波堤上。然后以“两峡一溪,桥卧偃蹇”点出桥的形势。那里山势平缓,湖水微荡,实在有一番幽雅的情趣。虎山桥本来就处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但是“林壑之美,可取者十八九,莫若虎山桥”。这是因为山行必少水,美中不足,而桥中通西崦,湖水又深又广,形成波澜,弯弯曲曲,可作渡口;弥茫一片,幽深广远;湛蓝的天空,青翠的山峦,林中的雾气,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村庄和塔影清晰可辨;湖水荡漾,洗涤着这如画的世界。用一系列排比对偶句式,绘出了水的美丽,突出了桥连接水的纽带作用。这虽是写水,实是写桥。青芝山麓的梅花,有二三百棵,分布或列或横,或断或续,色白气香,遍布群山。初看起来,似乎与虎山桥无关。“堤与溪埒多梅花”一句,点出了桥与梅花的联系。桥在堤上,堤与溪连,溪与山接,暗度金针,天衣无缝。虎山桥被林壑之美梅花之美所拥抱。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开拓了一片美的境界。虎山本来“幽而僻,奥而旷”,有桥束溪,就把人引入这样的异境:峭壁深岩,池塘交错,花林荫蔽,芳香馥郁,轮番向游客献媚,可以与杭州的山比美。文末的一个反问句,“孰引我于花林而伫赏烟岑?”写桥不仅可供人歇息,而且具有引人入景的作用。桥处美景中,又引美境生,不用着笔写桥,桥已跌然纸上。

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工整又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如开头“属以玄墓,延以铜井”是排比句;“山势蟠蜿,太湖委注”是对偶句;“维桥之滨,可以讨春,维桥之侧,可以游息”,则是活用诗经的句式。“环村落而益邃,引塔影而独绝”,是六字对偶句。整齐的句式与散句相交错,贯穿全篇。用词也是如此。“或列或横,或断或续”,用同一词进行铺陈。“泓然为波,湾然为渡”与后面“为堪为岩,为陂为塘,为林为卉”,同用“为”字,句法又各不同,读者自可细心玩味。

猜你喜欢
  • 《轻狡反复吕奉先》名言名句解读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注释】 几何:表反问。魍魉(wǎng liǎng):传说中的鬼

  • 王维(唐)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祈州(今山西祈县),寄籍蒲州(今山西永济),遂

  • 《散文·两汉·治安策》内容简介和鉴赏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两汉·治安策》简析 贾谊著。见《汉书·贾谊传》,收于《古文辞类篹》。汉文帝时,汉朝趋向兴盛,而内外尚有致乱之因素:内则制度疏阔,诸侯王僭越本分,地过古制;外则匈奴族依恃其势强而侵

  • 白居易《恨去年》全诗赏析

    老去唯耽酒,春来不著家。去年来校晚,不见洛阳花。 作品赏析【注释】:唯耽酒:一作“犹耽酒”

  • 宋词典故“彭泽”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彭泽 【出典】 见“元亮作令”条。 【释义】 晋诗人陶潜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屈己事人,即辞官归隐。后因以“彭泽”代指陶潜,作为咏归隐的典故。 【例句】 ①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

  • 苏轼《过土山寨》全诗鉴赏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 《别云间·夏完淳》原文与赏析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 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 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四首》全诗鉴赏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却须吞。(邦直屡以此见戒。)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总自由。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

  • 苏辙《黄楼赋并叙》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苏辙的这一篇赋,吸取了汉赋的优点,采用问答体,写法上层层铺张,节节形容,通过铺张排比来创造出壮观的景物,产生壮大的美感。

  • 【唐】杜甫《春夜喜雨》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知:知道,这里是适应的意思。当:这里是到的意思。乃:就。潜:悄悄的。野径: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