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米,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初为洪州分宁县主簿,后任南安军司理参军等职。他家几代居住于营道的濂溪,后人称他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周敦颐是宋朝理学的创导者,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他提出了“载道”说,但未完全废文,也写出了一些有情致的作品。有周元公集。
【鉴赏】: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这篇爱莲说是一篇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三种花喻人并进行了评判,从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这篇文章很短,但结构却非常完整,层次也非常鲜明。作者首先作了一个总述,接着分别叙述三种不同的爱好,并具体说明了自己爱莲花的原因。作者对莲的这一段描写笔墨虽不多,却极为形象精当地概括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涓洁的特色,表达了自己修身养性,洁身自爱的高洁志向。这段描写由于其形象的生动传神,寓意的深刻含蓄而成为千古绝唱,而莲花也从此常常被处身不利而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用以自比。
作者接着对三种花作了评价,并抒发了内心的感慨。既惋惜于陶渊明式的真隐者少见,又怅然叹息于同自己一样追求高尚品德的人们难以寻觅,同时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结,虽未直斥,但却暗讽了那些贪图富贵,争名夺利之徒,使文章意味深长。
托物言志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表达心志的方式,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莲自比,喻体贴切恰当,同时又以牡丹、菊花作对比陪衬,更显示出莲花的傲岸君子之风。作者在很短的篇幅内,反复对三种花描述评论,加强了读者的印象,掩卷之后,记忆犹新,而比喻、暗讽手法的运用又使文章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
【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与译文]天地的长久也有穷尽的时候,可这种永别的怅恨连绵不断,永无了结的日子。诗句表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无法实现的千古遗恨。 参考文献 (唐)白居易
-
空山悟佛性,流水识禅心。 ——题记 北望荆州城,南临洞庭湖,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和烟波浩渺的云梦古泽间,突兀腾起一座秀峰,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
-
忆昨君当使北时,我往别君饮君家。爱君小鬟初买得,如手未触新开花。醉中上马不知夜,但见九陌灯火人諠哗。归来不记与君别,酒醒起坐空咨嗟。自我我亦随往矣,行即逢君何恨邪。岂知前後不相及,岁月◇◇行无涯。古北
-
那个浦阳江和新坝河环绕着的小小村落,名叫新坝,属浙江省萧山县义桥镇管辖。外张家池、内张家池、塘缺池……一个个池塘星罗棋布般分散在小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出处】唐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 【意思】去年就想返归故里,至今丛 丛菊花已二度开放,回首往事,伤感流 泪,一叶孤舟紧系着我那思念故乡的 心。丛菊两开: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5首吟诵,内容包括吟咏花木的古诗五首,求适合朗诵的古诗、现代诗各5首,速求,吟咏“大海”“江河”“友谊”“战争”“爱国”的古诗个5首。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
-
[唐]于濆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天
-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
-
崔铣 公一女 (1) ,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2)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3) ,恚而语女曰 (4) : “而翁长铨 (5) ,迁我京职 (6) ,则汝朝夕侍母 (7) ; 且迁我如振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