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袁家渴记》文章鉴赏
柳宗元·袁家渴记文章鉴赏
由冉溪①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②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③。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④,间厕⑤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楠、石楠、楩、槠、樟、柚⑥,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⑦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⑧众草,纷红骇绿⑨,蓊葧⑩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11},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12}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
①冉溪:潇水的支流,在永州近郊。②楚、越:指永州一带。楚,今湖南湖北。越,故称五岭之南。③南馆高嶂:指袁家渴(hè贺)上游发源处的高山。百家濑:水名,即今天的百家渡。④渚:水中小洲。⑤间厕:交错夹杂。⑥楠、石楠、楩(pián骈)、槠(zhū朱):树名,都是制作器物的好材料。⑦轇轕(jiāogé交革):交错纠缠貌。⑧掩苒:指草在风中翻动摇摆。⑨纷红骇绿:红花绿叶皆纷乱摇动,好像吃惊似的。⑩蓊葧:浓郁。{11}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12}不敢专:不敢独自享受。
元和七年(812)秋天,柳宗元从潇水西岸的朝阳岩乘小舟逆水而上芜江,途中经过袁家渴。他发现袁家渴是“永中幽丽奇处”之一,遂作袁家渴记。袁家渴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五篇,是一篇山水游记美文,是作者借山水以自叹。本文抒发了作者的一种心境,自己的才华无量,却不受重用,表达的是作者愿意为国家效劳,尽一份自己的力。
本文先从永州的全景全貌着笔,各个方向山水如画,“皆永中幽丽奇处也”。而后通过宾主之间的对比和映衬,突现出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袁家渴的景物。水有声,山有色,枝干扶疏,花叶摇曳,参差错落,色彩斑驳。
作为一篇山水游记,袁家渴记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文章中诗情和画意的和谐统一。柳宗元可谓是写景高手,描绘景物细致入微,手法巧妙,比喻形象。如“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对树用摇动,对草用掩苒,对花卉用纷红骇绿,均是生动细致而传神,精妙而准确。可谓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皆成文章。
后人评论
孙琮:“读袁家渴一记,只如一幅小山水,色色画到。其间写水,便觉水有声;写山,便觉山有色;写树,便觉枝干扶疏;写草,便见花叶摇曳。真是流水飞花,俱成文章也。”
-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不能致雷雨,灩灩吐寒碧。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
季子应嗔不下机,弃家来伴碧云师。中秋冷坐无因醉,半月长斋未肯辞。掷简摇毫无忤色,(汪善书,托写诸人诗。)投名入社有新诗。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
-
新晴竹林茂,日夕爱此君。佳禽哢翠树,若与幽人亲。扫径绿苔静,引流清派分。开轩见远岫,欹枕送归云。桐槿渐秋意,琴觞怀友文。浩然沧洲思,日厌京洛尘。车骑方开府,梁王多上宾。平时罢飞檄,行乐喜从军。骑省悼亡
-
【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与译文]梅花比起雪来虽然差几分白,但雪花却没有梅花那一股清香。说明梅与雪各有千秋。今用来比喻人各有长短,应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宋)卢梅坡《
-
师道类名言赏析《圣人行不言之教。》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简傲》注引 《晋百官名》曰:阮籍遭丧,(嵇喜) 往吊之。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喜往,籍不哭,见其白眼,喜不怿而退。康闻之,乃赍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晋书阮籍传
-
甲第何年置,朱门此地开。山当宾阁出,溪绕妓堂回。覆井桐新长,荫窗竹旧栽。池荒红菡萏,砌老绿莓苔。捐馆梁王去,思人楚客来。西园非盖处,依旧月徘徊。
-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课题方案,内容包括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古诗词诵读课题主要阶段性成果,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
-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 【意思】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横暴风波的摧折,象芬芳的桂叶,却无月露的滋润让它飘香。 【全诗】 《无题二首》其二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