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愚溪诗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柳宗元: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宠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县,当时是极为偏远荒凉的地方。官职名为司马,实则“俟罪非真吏”,是待罪流放的囚徒。他带着全家来到永州,没有官舍,只得寄居在龙兴寺里。贬到柳州的第二年,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惨遭杀害,王伾也被逼死。他此时精神上备受摧残,极为痛苦,只能在山水游览中抒发愤闷,寄托情思。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大多是在永州写的。本文是他在元和五年(810)为自己八愚诗写的序。八愚诗已亡伕。这篇诗序,陈述他择居溪边,将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八处皆以“愚”命名的原由和旨趣,借以抒发积压在心中愤懑不平的情绪。其激愤之情,比他写的永州八记等山水游记更为强烈。
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紧扣题意,以“愚”字为线索,贯串全文。愚溪,原叫冉溪或染溪,当地人对这两个名称“犹龂龂然”争论不休。而作者择居溪畔,故仿照古代“愚公谷”的命名,更其名为“愚溪”,于是也将溪边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处均冠以“愚”字。为什么以愚字命名?因为他是“以愚触罪”,“故以愚辱焉”。作者参加革新触罪并非愚,山水更无所谓愚了。用一“愚”字,是因作者心怀激愤,进行自嘲,甚至将周围山水也一齐嘲杀。
接着,作者在一个设问设答的句式中,描写了溪流的景象:……峻急,多坻石……,实际是揭示出溪流的性格,这正是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由人及物、再由物及人,把自“愚”和物“愚”融为一体。进一步说明以“愚”字命名的原因,同时更深沉地抒发内心的激愤。边地的奇山异水因作者而受辱,可见作者的受辱比无生命的山水更为深重、更为沉痛了。
紧接着,对“愚”和“智”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自古至今有三种愚。第一种是春秋卫国宁武子的“邦无道则愚”,第二种是颜回的“终日不违如愚”,第三种则是作者“违于理”、”悖于事”的愚。前两种都不是真愚,宁武子是“智”,颜回是“睿”。而作者的违理、悖事是指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这是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干的。这一反语,有力地表达出对当政者的激愤之情,暗中讽刺他们智愚不分,是非颠倒的昏聩行为。
最后,作者进一步论述物我的“智”。溪的智,在于“善鉴万物,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这是代溪解嘲,也是作者人格的写照。而作者的智,在于“以文墨自慰”,“以愚辞歌愚溪”,终于达到反朴归真,超越天地的境界。这是作者在困境中自我嘲慰。虽则在宁静寂寥之中,而此时内心的激愤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文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文章上半部分叙述谪居潇水,描写溪边景色,为下半部分议论抒情打下基础。下半部分借写景以议论,托议论以抒情。叙事简明,写景如画,议论深邃,抒情激越。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
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管子·形势解》 事因于民者,必成。 ——《晏子春秋·问上十二》 民诚用,不畏强暴。 ——《商君书·错法》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 ——《韩非子·观行》
-
【原题】:唐刘云有所思云玉井苍苔古院深桐花落地无人扫因用其语集古句次韵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
-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② 。 戏招西塞山前月 ③ ,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 ④ ,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 ⑤ ? 野碓无人夜自春 ⑥ 。 ①本诗是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
-
为爱碧鲜亭,入夏叩叩至。台榭竞生烟,独有清凉意。高冈凤不来,幽人此沉醉。
-
作者: 钟惺 【原文】: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
-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
明章之间,尊师稽古,宾礼儒术,故人重其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明章之间,尊师稽古,宾礼儒术,故人重其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