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苏诗布《水居住的地方》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苏诗布《水居住的地方》散文鉴赏

1

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他时常吹着玩具小水泡,他告诉我说,那是水居住的地方。

在我的童年,抬头望夜,只是为了等待,等待星星变成雨,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冰雹最像星星的体态了,偶尔一两次与我们相遇,算是最远的客人。

水应该是住在天空上面。水是透明的,在夜里就散开了,变成一夜的星的珠光。

有时候,水是藏起来的,就藏在某一片荷叶片上面。微风吹过,它就洇开,慢慢地浸润,一朵一朵地四处奔跑,在那一叶绿的空间,相互嬉戏,像我们院子里的孩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个时候,水变了,变成芦苇花,变成一位远望的女子,变成了飘浮不定的欲望。水住在人的心界里,水是宓妃,是洛神,是观音,是妈祖。

最先感到水流动的不是河,而是家门口的竹笕,几十根的竹子套着,从山里面稳藏而来,只为了那一股细细的涓流。那时候,又总觉得水就在山里,在那些树上。

什么时候,家门口开设了一口井,井水幽幽,把脸移到井面上,对着井水看见的却是身后的白云,模糊的脸与高远的云似乎都与水有关。

对于井来说,水是有底的,而对于我来说,水好像一直就找不到底,好像一直就可以穿透某一个空间,似乎永远无法企及。

河道上有一龙潭,据说那是藏龙的地方。其实有许多的传说,都沉在潭里。没有人与龙一起深入龙潭,龙在哪里,至今也无法解释。龙是从潭里往大海去了,还是从天空中飞走了,这一直就是疑问。

村里的一位女子走失了,好几天后,她从深水潭里浮起来。有好事者发现,深水潭上面多了一根葛藤,上面还滴着水珠,一滴一滴地击打在水潭上面,似乎是一串串的脚印从此走过去。村里人说,那女子是从葛藤上走向龙潭的,一根葛藤也会变成一条路,让你找到行走的方向,也许那路也是通向大海的,是跟着龙潜水而去。

后来在阅读周易时,心里突然一亮,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哈哈,水是藏在书里,还是居在水里呢?

施德于人,耕种于田,水是居住在田里。

2

冰凌是水存在的另一种方式。在北方,雪是展露的,直接透明。而在南方的山区,冰凌依然还是藏的,稍不留意就从季节的缝隙里滑过去,只留一地的水痕让人们感慨。

在我的老家的山峰上,一场秋雨,一场寒风过后,冰凌花就开放了。

冰凌花的开放是大度的,甚至是铺天盖地的,她们只在一夜之间就花开满地。寒风的裹藏,老鼠的相约叫声,细雨的纷乱都只是前奏,只在推开窗子的瞬间,晒谷架子、瓜架子、光着身子的桃树都穿起了衣裳。浮白的眼界晶莹着,芦苇草弯得更厉害了,竹林里的竹子横下来,躺在路的边缘,竹笕里的流水竖起来,在出口处拖出了长长的冰柱子,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搓着,不时地搓着。

是谁把水搓成了透明的住所,让辛酸冻结起来,把往事牢牢地抓住?就连一只偶然飞过来的甲虫子,飞动着的翅膀依然,却是在冰凌的境界里凝固,不知道阳光过后,它是否还会飞翔。

寒冷也是一种催化剂,总是在无意之间。

泥土的背后,也是藏着冰凌花的。

秋风过后,湿润的土地慢慢地被吹瘦了,就像水果的果皮一样,慢慢地被风干。泥土在阳光的诱动之下慢慢变得干枯,到了冬天的日子里,泥土就变了,变得老化!泥土厚厚地一层往上披着,那一层往外披着泥土颜色的土花儿,似乎是被什么刚刚松起来一样,没有任何规则地向上托着。土花儿下面,就是成排的冰凌,她们刚挺地站着,用纤细的手儿托着,托着雪花烘干的土花儿。细细地往冰凌里寻找,往花儿的间隙里轻轻地寻找,依然能找到黄土培育的花茎,这花茎也是冰凌,是从黄土层里长出来的冰凌花。

孩子们的脚步是控制不住了,一脚丫一脚丫踩着,这时的冰凌花开得更艳丽,看起来有些零乱,但有立体感。许多的冰凌零亂地歪在那里,花儿的根部露了出来,独独地冰凌折了,零乱之中,阳光浅浅地照着,晶莹富足。

是水在开花,还是泥土在开花。

机缘无处不在,有时候总是在自然与巧合当中。有冰凌花的山野里,自然生长着一种特定的菌子,南方人把它称为香茹。大概是冰凌的付出吧,留存山野间的柯类杂木,在阳光的温润和水汽的包裹当中,一朵一朵的花茹慢慢地展现出来,成为人们深藏的最佳美味。有数字说明,这样的野生花茹,水的成份占百分之九十。

水在自然的成长里,又以另一种形态贮藏起来。

白的萝卜,白的豆腐,白的米浆,白得富有,生活也是水做的,日子的变迁也无法风干。

3

对于化学式H2O也是有意象的,我一直就认为,这是两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这故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它只是如同水一样,在适合的气温里,慢慢地改变自己,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

茶与水似乎又把这种形态提升了。

南方的铁观音是另一种茶。

有一阵子,我几乎无法从观音的味觉里解脱出来,甚至不要用嘴去品啜它,只用盖碗嗅一嗅就知足了。一泡水冲下去,稍停几秒就按捺不住,就急急地揭开盖碗,提气,屏住呼吸,让空气流连,静与动,只在感觉,在鼻息间感觉。

嗅觉慢慢淡下去,像游丝一样萦绕其间。

气息也是水做的,在氤氲中徘徊。

天空中飘浮着的云絮,也许一阵风就把它改变了,从一朵的意象开始,慢慢地变成站在天空中的人影,最后才化为一片火烧起来的云翳。奇迹就藏在云里,洛神,观音,还是妈祖,她们似乎都在天空中行走,那种感觉很奇特,只能用眼光守在那里,一不留神就会消逝而去。

一盏茶水藏着佛理,甚至神圣。

茶与水,几乎分不清你我,只是一路陪伴着,慢慢地散发出天然的味。水在茶里,茶在观音里。

煮一壶茶等你而来,就为那熟悉的身影。

老师爱茶的方式不同,他只在乎于茶叶梗,就是那种硬乎乎的茶叶梗。上课时,老师的茶杯总是在木三角板与圆规中站出来。一尊搪瓷茶杯原本是不凸显的,只是老师有一个习惯,上课之前必抿一口茶,杯盖一开,茶气就弥散而来,温温的茶香似乎已不再属于老师。茶香过后,老师的眼光似乎也被茶水浸泡了,一闪一闪的,过后,就是那张宽大的托着黑边眼镜的脸了。数字与线条变得很有灵气,从三角形到椭圆显得立体与多变。几乎没有一种语言能赶得上线条的变幻,黄金分割法把美变成一组数字之后,却不知道该怎样肢解了。老师总是在这种诱导当中,不时地呷一口茶。

茶杯盖的声响与停顿之间,一节课就悄然而去。

那时,阳光从窗子外透进来,斜插着。影子是软软的,在窗子的折射里,老师的身子一晃,影子就淡了一下,再一晃,影子又回复了。我似乎觉得阳光已经不再是阳光,是淡淡的茶水氤氲着,阳光也藏着水,它变成一壁的温暖的水珠子,在教室里跳跃。

前几年,老师离开了人世。只有一个电话,电话是同学打来的,声音很沉,说老师走了。那时,我的大脑里又飘出了老师的搪瓷茶杯。好像那茶杯死死地盖起来,不再有一只手不经意地把它揭开,不再有温温的茶气弥散而出,氤氲着教室。

水已氤氲,含些许阳光,还是为了等待,轻轻地把记忆淡化,如茶的香气,游荡于约定的空间。

时间淡然,随同而去的几声笑语藏在心底,不知什么时候,能浮之于水面,在那一盏小小的眼睛之中。几道程序毫无悬念地演示着,从自己的手里流出的感叹,一点一滴地点化成深处的涟漪。静下来的波动,就如同心灵里的一次停泊,一次远渡。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感兴二首》全诗赏析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樽前诱得

  • 杜牧《贻迁客》全诗赏析

    无机还得罪,直道不伤情。微雨昏山色,疏笼闭鹤声。闲居多野客,高枕见江城。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 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王诜《蝶恋花》鉴赏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 倒影芙蓉治。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校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 到了心情少。

  • 《春半久雨走笔赏析》

    方回在南宋时曾官知严州。降元后,复为建德路总管,旋即辞官,以研习道学为业。此诗殆作于诗人即将辞官学道之时。诗人由宋入元,虽能苟且偷安,但终觉心绪茫然,忧思重重。加之时道纷乱,难遣愁怀,因而只得箝口沉默,独自伤感。“万事心空”,是诗人看破世道之后的心灵感悟,次句“如何感事气犹炎”,则是诗人感悟之后的处

  • 《汉高帝二年发使者告诸侯伐楚》全文赏析

    汉高帝二年发使者告诸侯伐楚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

  •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减字木兰花 【宋】秦观 天涯旧恨, 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 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 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依危楼, 过尽飞鸿字字愁。

  •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樵夫赏析》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

  •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孤始举孝廉 ① ,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② ,恐为海内人之所 见凡愚 ③ ,欲为一郡守 ④ ,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⑤ ;故在 济南 ⑥ ,始除残去秽 ⑦ ,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

    【名句】善 ① 为国者 ② ,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 【注释】①善:善于。②为国者:治国的人。 【释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爱护百姓如同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 【点评】治国的人一定要爱护百姓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