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唐宋散文鉴赏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唐宋散文鉴赏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①,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②,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③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之公子,以好客养士而著称。孟尝君传即史记•孟尝君列传。②特:但,只。鸡鸣狗盗:孟尝君出使秦国,被囚。有门客装狗,盗得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宠姬劝秦王释放孟尝君。孟尝君连夜逃至函谷关,天未亮,关门未开,又有门客学鸡叫,骗开关门,才逃回齐国。③擅:依靠,凭借。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士人也因为他待人“无分贵贱”而乐意归附他,孟尝君被困于秦国时,最终依赖这些擅长鸡鸣狗盗的士人,从虎豹般的秦国脱身。司马迁都不禁概括说:“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传矣。”
而王安石在读史记•孟尝君传之后,就写下一篇与众不同的读后感,全文仅90字,却被誉为“千秋绝调”。这篇读孟尝君传是一篇驳论文,它所要反驳的,就是人们都认可的“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一开头就直奔主题,而后用两句话非常简括地点出了传统看法的主要内容,作为自己驳论的靶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士以故归之”,这是“能得土”的因果关系。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又是“能得士”“士归之”的结果。简简单单的三句话,把孟尝君列传中一大段记叙文字的内容都全部概括进去,且每一句都彼此连接,非常简练,也非常紧凑。三句话中的“得士”“士归”“脱秦”在后面都有照应,也都是批驳的对象,可谓语无虚设,甚至连“虎豹”这样的形容性词语,后面也自有照应。
铺垫充足以后,作者紧接着用“嗟乎”这个感叹语作转折,马上提出了一个与“孟尝君能得士”针锋相对的论断:“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土?”不仅一反世人的敬仰之情,还给号称最能得士的孟尝君戴上一顶“鸡鸣狗盗之雄”的帽子。这个针锋相对的论断由于跟传统看法完全对立,看似极为荒唐,不可思议,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但接下来,王安石并不从正面去论证自己提出的这个论断。因为倘若费力地论证孟尝君非得士之人,并不能证明他得的是“鸡鸣狗盗”之人,因为他也网罗了像冯谖这样的人才。于是王安石紧紧抓住“不足以言得士”这个中心论题,巧妙地从反面加以推论:“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这是直接反驳上文的“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于是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在作者心目中,所谓“士”,绝非“鸡鸣狗盗之徒”,而是“国士”,是有大智大谋能为帝王师的高级人才,是像兴商的伊尹、兴周的吕望、兴汉的张良这种兴邦定国之材。有了这样的人才,再加上齐国据有的强大国力,就可以南面称王,制服虎豹之秦,哪里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这一反问,咄咄逼人,又理直气壮。
这个历史事实正可以从反面证明孟尝君并未得士,并未得到像管仲那样辅佐桓公成霸业的士,更不用说辅佐武王成王业的吕望那样的士了。“鸡”“狗”与“虎豹”的对照,颇含深意:孟尝君非得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只懂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就已涉及到了人才的标准问题。
行文至此,已将孟尝君“岂足以言得士”的论断论证得很有力了,但作者抓住孟尝君用鸡鸣狗盗之徒之力这件事又翻进一层:“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更是发聋振聩之论,是直接反驳“士以故归之”这个论断的。因为,孟尝君一旦收了鸡鸣狗盗之徒,真正的国士就会认为他根本不重士。因为士不仅羞于与此辈为伍,更是因为他们从搜罗任用鸡鸣狗盗之徒这件事上,看到了主人之不能成大事。说明孟尝君之所以不得真正的国士,恰恰是由于他搜罗了鸡鸣狗盗之徒。通过这一层的反驳,作者无不惋惜地发出感慨说:“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一声悲叹结束全篇,可谓是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后人评论
沈德潜:“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唐宋八家古文读本卷三十)
-
君子居不欺乎暗屋,出不践乎邪径,外讷于言而内敏于行,然后身立而名著矣。|什么意思|大
《君子居不欺乎暗屋,出不践乎邪径,外讷于言而内敏于行,然后身立而名著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作品赏析【鹤注】此宝应元年至绵州时作。姜皎以诛窦怀贞功,进殿中监、
-
越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廪人 ① 给上食,越之治舟者宗 ② 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之役,风于五湖,溺焉,越人皆怜之。郁离子曰: “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
-
师道废,学术随之;学术坏,士习随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道废,学术随之;学术坏,士习随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塞鸿秋·凌鹫台怀古 薛昂夫 凌鹫台畔黄山铺。 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 是八千子弟思乡去。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 青山太白坟如故。
-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浚当时
-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
【原题】:四月十二日携家如钱塘二十二日过湖至九里松船步头秦家安泊凡住百日八月还家仲冬题金德恭东园
-
李峤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作者简介
-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二谢従宋武帝九日燕戏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