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唐宋八大家《苏轼·贾谊论》散文名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八大家《苏轼·贾谊论》散文名篇鉴赏

唐宋八大家苏轼·贾谊论散文名篇鉴赏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①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②,犹且以不用死③,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④一日得行其道。将之⑤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⑥,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⑦?”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⑧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⑨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⑩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11}愤闷,趯然{12}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13}。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14},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15}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

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②汉文:指汉文帝。③以不用死:因为不被皇上重用而郁郁死去。④庶几:也许可以。⑤之:去,到。⑥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孟轲因齐宣王不用他的主张,离去。在齐国边境的昼地住了三晚,希望宣王召回他。⑦豫:愉快。⑧舍我其谁:孟子去齐时曾说: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天除我以外还有谁呢?⑨绛候:周勃,封绛候。吕后死,他诛除诸吕,夺回兵权,迎立汉文帝。⑩灌婴:与周勃共同诛除诸吕。{11}纡郁:缭绕的样子。{12}趯(tì惕)然:超然。趯,跳跃。{13}遗俗之累:指世俗难以理解的情况。{14}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起用平民王猛,数年中统一北方。草茅:指民间。{15}狷介:孤高,洁身自好。

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善写政论文和赋。他的政论文章分析深透,文笔犀利、流畅。本文作于嘉祐六年(1061),是苏轼参加科制考试时的史论之一。这篇文章围绕汉文帝时著名才士贾谊“不能自用其才”来立论,虽然有些观点尚还不够成熟,但是立论卓绝,才气纵横,也不失为史论的佳作。

作者开头绕开传统的思路,不从贾生的怀才不遇、沦落伤悼着手,不将批评的矛头指向贾谊所处的时代及君王的昏聩和朝臣,而是从贾生自身找原因,因此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样的开头,反其意而行之,起到惊耸警众的效果,可以说开篇即自占高步,思路开阔,立论新异。

作者认为:“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即人才要想自用其才,则必须善于等待,要学会忍受。因为不经过艰辛痛苦的磨炼,难成大才。接着作者提出为古代的贤人一般都具有可致之才,而不能为世所用,不一定是时君之罪,往往是咎由自取的论调。并以贾谊为例,他的言论确实高卓千古,若能实行,则可以达到三代那样的治世,而他遇到的是汉文帝那样的“明君”,却“以不用死”,说明责任不在君,而在贾生自己。在作者眼里,君子应该既要为追求理想而奋斗,又要自爱其躯,只有“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才能无憾于人生。而贾生不能进退裕余地应对,竟以暂时的废弃不用而死,所以是“非汉文之不用贾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第二部分先荡开一层,分析贾谊时代的历史背景。当时老臣思想保守、故步自封,已经成为当时社会发展的阻力。文帝要革除弊政,贾生想一朝去其旧臣进行改革的愿望,虽然用心良好,但在当时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因而必定以失败告终。那么为贾生计,应当“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然后“优游浸渍而深交之”,才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可是贾生竟然性急,想顷刻之间改变现状,谋一不为用,以至自残致死。

接下来,作者再荡开一层,提出“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的观点。引用王猛相苻坚的例子,说明明君如果能像苻坚那样“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则“略有天下之半”的理想不难实现。这实际上是在从反面论证,巩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揭示出贾生的身世之悲,同时其现实的目标则在于警示君王应该正确对待“狷介之士”,也因此,人才的自用与君王的睿智相辅相成。

纵观全文,这篇论文达到了“义贵圆通”“反义而取通”的要求。一开头就高屋建瓴,紧紧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而后正反结合,不横生枝蔓,又能从不同侧面强化“人才贵自用”的观点。可谓是论证严密,滴水不漏,展示了年轻苏轼的洋溢的才华和积极用世之心。

作者论述过程中对贾生的遭际屡次叹息,指出贾生的不能自用,实际上是希望他能够大用,同时也警醒像贾生一样的人才要“慎其所发”,要善于等待。

■后人评论

王慎中:“谓贾生不能用汉文,直是说得贾生倒,而文字翻覆变幻,无限烟波。”(唐宋八大家文钞•苏文忠公文钞)

猜你喜欢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1]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2] 。临邛令缪为恭敬 [3] ,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

  • 千家诗《逢侠者》译文与注释

    逢侠者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谢脁《春思》春景春色春情诗

    全诗前文写景、后文写情。景中隐情,为情而设。极写茹溪、阰山景色,正为说明:此处景色虽确实美好,然而这里不是我的故土,再好也不足以使我稍留。

  • 《孙禹锡溪上双藤歌(溪在虞山之北,名曰藤溪赏析》

    【原题】:孙禹锡溪上双藤歌(溪在虞山之北,名曰藤溪)

  • 国学名句“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出处和解释

    【名句】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语出《书·太甲下》。别人的话违背了你的心意,你必须从符合道义上想一想;别人的话顺从了你的意志,你必须从不合乎道义上考察一下这些话。

  •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有兄仲同居 [3] 。以訾为骑郎 [4]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 [5] ,无所知名 [6]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 [7] ,不遂 [8] 。”欲自免归 [9]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 [10] ,惜

  • 中国古诗词赋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古诗词赋,内容包括一些古诗词赋,比如游园惊梦,凤求凰之类的,古代诗词赋,古代诗词赋。日志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最唯美的10首中国情诗 转载自 庞应霞 转载于2

  • 《庄子·德充符》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鲁有兀者王骀 ①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② 。常季问于仲尼曰 ③ :“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④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⑤ ?是何人也?”仲尼曰:

  • 留恋过去时光的古诗词(表达对逝去时光留恋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留恋过去时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对逝去时光留恋的诗句,表达“怀念过去时光”的诗句,描写“怀念时光”的古诗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

  • 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