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美国〕马丁·路德·金《我梦想》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美国〕马丁·路德·金《我梦想》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美国〕马丁·路德·金

【原文】:

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我们现在就站在他的纪念像的阴影里。这个重要的文件象希望的灯塔的强光,照在受到不义的火焰煎熬的数以百万计的奴隶身上;这个文件象欢乐的曙光,宣告了奴隶制的漫漫长夜的结束。

但是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个悲惨的现实:黑人还没有获得自由。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锁链之下,寸步难行,悲惨不堪。一百年过去了,在一个物质繁荣的广阔海洋中,黑人仍然生活在贫穷的孤岛上。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仍然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枯萎憔悴,仍然是自己国土上的流放犯。我们今天到这儿来正是要让这可怕的现实引起人们的注意。

我深深地懂得,你们有些人是经历过巨大的考验和苦难才到达这儿的。你们有些人刚从狭窄的牢房里出来;有些人来自提出自由的要求就会遇到迫害的风暴和警察的暴力的地方。你们是为了创造未来而饱经苦难的老战士。继续干下去吧,要有这样的信心;遭受到不应遭受的痛苦的人是会得到报偿的。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阿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乔治亚去吧,回到路易西安那去吧,回到北方城市的贫民窟和黑人区里去吧!心里要有一种信念:这种局面一定能、也一定会有某种程度的改变。别把自己埋在绝望的深谷里。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我的朋友们,尽管有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这个梦的根深深地扎在美国的梦里。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体现出它的信念的真谛:“我们相信人类天生平等的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我梦想在乔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过去的奴隶的子孙会和过去的奴隶主的子孙一起在兄弟之情的桌旁坐下来。

我梦想,有一天就连密西西比州,那个不义和压迫的酷热的沙漠,也会变成正义和自由的绿洲。

我梦想,我的四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会生活在一个不按他们皮肤的颜色,而按他们的品格内涵而受到评价的国家里。

我梦想,有一天阿拉巴马州会变成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象兄弟姐妹一样手挽手走在一起的地方,尽管那儿的州长今天还满口拒不服从合众国法令的言词。

我今天梦想着。

我梦想着有一天每一个峡谷会升高,每一个山陵会下降,崎岖的处所会变得坦荡,曲折的地方会变得笔直,主的荣光将会显露,让所有的人一起看到。

这便是我们的梦想。这便是我回到南方来时心里所怀着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山岩雕刻成希望的石像。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我们国家的不和的喧嚣变作兄弟之情的美妙的交响曲。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捍卫自由——我们知道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那将是上帝的孩子们能在一起歌唱的日子,那歌词将带着新的意义:

我的祖国,我歌颂您,

可爱的自由的祖国,

我歌颂您:

您是我祖先逝去的地方,

是朝圣者引为骄傲的地方,

从每一座高山峻岭之上,

让自由的声音震响。

如果美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因此让自由的声音在新罕布什尔的巍峨的山巅上震响吧。

让自由的声音在纽约州的高山峻岭之上震响吧。

让自由的声音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还在增高的阿勒干尼山上震响吧!

让自由的声音在科洛拉多州白雪皑皑的落基山上震响吧!

这还不够;还要让自由的声音在乔治亚州的斯通山上震响!

还要让自由的声音在田纳西州的洛考特山上震响!

还要让自由的声音在密西西比州大大小小的群山上震响!

让自由的声音回荡在每一座山上。

当我们让自由的声音震响的时候,当我们让自由的声音在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村落、每一个州、每一个城市震响的时候,我们将能加速那个日子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白人、犹太人、异邦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会手挽着手歌唱。

(孙法理 译)

【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Martin Lather King,192—一1968) 美国著名黑人牧师,民族运动领袖。毕生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黑人平等权利而奔波。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金。1968年被种族分子枪杀。我梦想是他在一次群众集会上的演说词。

【鉴赏】:

这是一篇激昂慷慨的演说词,又是一篇有激情有力度的抒情散文。

作为一位深感种族歧视的不平等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毕生都在为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而斗争,他怀着一种对本民族的自信和期望、对全人类的热爱与渴盼,幻想着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的彻底消除,面对成千上万的人们,他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梦想。

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以情动人,最大程度地感染听众。我梦想充满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渴望。文章始终是火山爆发般的情感:首先怀着崇敬的心情追溯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与希望,接着满怀愤慨地指出了实际存在着的悲惨现实:黑人还没有获得自由。这样牢牢控制着听众的感情随自己一同悲欢喜怒,产生广泛的共鸣。然后以他那仁慈的心灵向人们“布道”:要求黑人返回祖居的家园,鼓励他们要对未来有信心,坚持信念。接下来便是对自己的“梦”的酣畅淋漓的渲染,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热情、激昂地诉说他的幻想:他幻想着人类达到真正的平等、消除种族隔离,幻想着黑人的后代能够与白人成为兄弟姐妹,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爱心,他没有指责造成种族隔离的制度和白人的偏见,而完全以一个宗教徒的虔诚、仁慈与宽容来期待着未来,期待着一个全人类和睦相处的、共同歌唱的未来。最后作者满怀深情地、连续不断地呼唤着“自由”,使全文的感情张力扩大到最高峰。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是排比句的运用。用六个“回到……去吧!”句式表达出作者对于本民族人民的恳切的希望;接下来六个“我梦想……”将自己的渴盼、希翼倾泻而出;然后三个“怀着这个信念……”表达了坚持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最后连用九个独立的祈使句,表达了对自由的渴盼、对全人类平等歌唱的未来的渴盼。排比的句式气势宏大,旋律急促,便于尽情地抒发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 白居易《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全诗赏析

    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

  • 迪伦马特,弗里德利希作品分析

    【生卒】:1921—【介绍】: 瑞士现代剧作家和小说家,“荒诞派”戏剧*在瑞士的代表人物。 1921年1月5日,迪伦马特生于瑞士伯尔尼州的科

  • 乐府诗《西郊落花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清]龚自珍 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花时车马太盛,未尝过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风;明日风少定,则偕金礼部应城、汪孝廉谭、朱上舍祖毂、家弟自谷出城饮而有此作。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 王昌龄《答武陵田太守》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天宝七年(748)前后,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殷璠《河岳英灵集》),被贬为龙标(今潮南黔阳一带)尉。在这里,受到武陵(今湖南常德)

  • 李白《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全诗赏析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依岩望松

  • 李商隐《河内诗二首》全诗赏析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校栀子交加

  • 《一千八百担》

    短篇小说。吴组湘著。发表于1934年1月。副题为“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小说以一场毁灭性的旱灾袭击乡村为背景,围绕义庄一千八百担积谷的处理问题,描写宋氏家族各房代表的一次宗祠聚会。作者将十分丰富

  • 柳永《佳人醉》全诗鉴赏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惟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素光遥指,念翠娥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为政用典名句

    贞观九年 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 刘光第《香溪》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刘光第香溪莫诮蛮山恶,香溪有艳魂。一声巴女笛,千古汉妃村。夜月修篁怨,春风媚草生。崖泉如幽诉,环佩戛孱湲。作者简介刘光第(1859—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