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为政用典名句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治国理政,什么是根本?习近平同志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今天中国走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无论是跃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形成覆盖13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保网,实践已经给出了其优越性最好的证明。恰如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数次强调的,今天的中国,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治国理政,坚定我们的“三个自信”,这就是根本。根本不动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就能不断推进,发展就能不断前行。
■原典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释义
贞观政要是“贞观之治”的翔实记录,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身边大臣的论政对话,对后世颇具启示意义。
在上面这段对话中,唐太宗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对侍臣说,当年隋朝刚平定京师时,宫中尽是美女、珍玩。但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再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使得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唐太宗表示要引以为戒,并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他认为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并提出:“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受到了老子“清净无为”“修身治国”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借鉴了老子的治国之道,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才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贞观之治”。
-
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顷。空仓付公子,坐待发苕颖。十年困新说,儿女争捕影。凿垣种蒿蓬,嘉谷谁复剩空余南陔意,太息北堂冷。织屦随方进,采薪教韦逞。辛勤守一经,菽水贤五鼎。今年闻起废,鲁史复光景。公子亦改
-
磨砻底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注释】 选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磨砻底砺:都是磨的意思。 【赏析】 汉景帝即位后,为巩固和加强中央专制皇权,大臣晁错上了《削藩策》,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诏削了赵王刘遂常山郡,胶西王刘昂六县,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豪气古诗词及注解,内容包括求一段比较有豪气的古诗词,来几首很有气势的古诗最好附注释,谢谢,形容豪气的诗句。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一) 》。 【意思】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 诗人用互文见义的笔法,写出了兰草迎 春勃
-
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忽忆前言更惆怅,丁宁相约速悬车。
-
婕妤怨 作者: 陆龟蒙 【
-
古文观止·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援兄子严、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己捶自己的歇后语,内容包括民间歇后语,歇后语自作自受,歇后语大全及答案。虎落平阳被犬欺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穿背心戴棉帽不相称 穿不破的鞋底子好 穿草鞋上树欠妥(拖) 穿的兔儿鞋跑的倒快 穿
-
【经文】 君之適长殇,车三乘 ① ;公之庶长殇 ② ,车一乘;大夫之適长殇,车一乘。 【今注】 ①车:指遣车。遣车比一般的车小,出葬时载遣奠的牲肉送死者,然后放入椁内,一起埋葬。②公:指诸侯。 【今译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