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论语·楚狂接舆》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论语·楚狂接舆原文鉴赏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②,来者犹可追③。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④!”
孔子下⑤,欲与之言。趋而避之⑥,不得与之言。
【注释】 ①接舆:楚国隐士。 ②往者:以往、过去的。谏:劝谏,挽回。 ③来者:未来的。犹可追:赶得上、来得及。 ④殆:危险。 ⑤下:指下车。 ⑥辟:同“避”。
【今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一边走过孔子的车子,一边高唱道:“凤凰啊,凤凰!你为什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事情无法再挽回,未来还可以重新设计。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从政者已经危乎其危了!”,孔子忙走下车,想和他谈谈。但接舆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和接舆搭上话。
【集评】 清·方存之论文章本原:“将狂处描写如生,如鸿飞冥冥,偶留鸿爪,不可得而见之也。”
清·郑小谷四书翼注论文:“一曰欲与之言,复赘曰不得与之言,究莫由定其作何语也。管缄若文写入苍茫,大作感慨,自以为发圣人之蕴。余谓不得与言只可还他不得与言,各以意说,终无当也。”
清·李安溪:“接舆实夫子知己,味其歌词可以当哭。”
清·何义门:“曾点之狂,有茂对时物气象;接舆之狂,但知天地闭贤人、隐而已。此夫子欲与言以广之。”(以上两条见清·于光华论语集益)
【总案】 本文见于论语·微子,写孔子周游来到楚国,遇佯狂的楚国隐者接舆“歌而过”之的故事。春秋末年,社会处于大转变的前夜,礼坏乐崩、亡国弑君的现实更激发了孔子的道德心和责任感。于是他率弟子周游诸侯、四处干君,但结果是游说不成,反而备受冷遇。在这种动荡的现实面前,也有一些不同于孔子,尚“以天下为沉浊”的不与当政者合作的人,接舆就是这类人物中的一个。本文描写的故事,虽然不无巧合之嫌,但它却真实地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和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楚狂接舆”虽然文字很短,但从整体而言,它不仅故事相对完整,而且故事本身极富戏剧性,有悠长的韵味。人物仅有的几个动作描写也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的性格。
-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① (《礼记》 ) 【注释】 ①乐(lè)其心:使其心乐。 【译文】 “孝子赡养父母,就是要让他们高兴、精神愉快,不违背他们的合理心愿。” 【评说】 有一位大师说,
-
月夜舟中戴复古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
-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作品赏析原序: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
-
《登高》 年代:唐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崇梵僧。崇梵僧。秋归覆釜春不还。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 作品赏析原题注: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
上邪 【原诗】:上邪(1)!我欲与君相知(2),
-
耿育讼陈汤疏 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
-
【生卒】:1872—1956【介绍】: 西班牙“九八年一代”*著名作家。生于圣塞瓦斯蒂安。1879年移居马德里。1893年在医科大学毕业后,于塞斯
-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公侯皆我
-
【原题】:凌云李圣可西郊别墅创小亭属余作风月无边古篆四字为扁颜平冈冯炳仲赋诗和者盈轴因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