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谢枋得《却聘书》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谢枋得《却聘书》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谢枋得

【原文】:

夷、齐虽不仕周(1),食西山之薇,亦当知武王之恩;四皓虽不仕汉(2),茹商山之芝,亦当知高帝之恩;况羹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3)?

大元之赦某屡矣!某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若效鲁仲连蹈东海而死则不可(4)。今既为大元之游民矣,庄子曰:“呼我为马者,应之以为马;呼我为牛者,应之以为牛。”世之人有呼我为宋之逋播臣者(5),亦可;呼我为大元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宋顽民者,亦可;呼我为大元之逸民者,亦可。为轮为弹,与化往来;虫臂鼠肝,随天付予(6)。若贪恋官爵,昧于一行(7),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衷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

某与太平草木,同沾圣朝之雨露,生称善士,死表于道曰(8):“宋处士谢某之墓(9)。”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感恩感德,天实临之(10)!司马子长有言(11):“人莫不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先民广其说曰(12):“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公亦可以察某之心矣(13)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宝祐四年进士。曾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并知信州抗元,信州失陷后改名换姓,流亡福建一带,以卖卜为生。元朝多次招他做官,都被他拒绝,后被迫北行,绝食而死。

谢枋得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悲凉沉痛,风格道劲质朴。后人辑有叠山集。

【鉴赏】:

元代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对汉族官员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政策,曾多次召谢枋得出仕,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这篇文章就是他给当时已经降元的留梦炎劝降书的复信。

谢枋得在这篇文章中以慷慨激烈的笔调表达了绝不仕元的决心,但是他并不是以断然的拒绝或义正辞严的直斥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而是采用了反语,在看似恭顺的语句中充溢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的爱国精神和不为强权所逼的骨气。

文中多次提出大元“恩德”,内中的讥刺意味却异常浓烈。他以周汉来映照元代的残酷统治,暗示出即使象周汉一样圣明宽容的统治还有伯夷叔齐和商山四皓这样的遗臣隐士,更何况自己“羹藜含粝于大元之土地乎?”嘲骂之意尽在其中。

作者又以委婉之笔表达了对宋朝的忠贞,同样是运用了反讽之法。他首先以鲁仲连宁肯蹈海就死也不忍为秦之顺民为例说明自己所以未能殉节于宋朝,是因“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而这个理由无疑是非常荒谬的,这样作者对元统治者的愤激之情就在这可笑的理由中表露无遗。同时作者以一种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表明自己绝不与元合作的决心,至于这样做的后果则是任它“随天付予”而毫不萦怀。作者称仕元为“贪恋官爵,昧于一行”,其中隐含着对投降变节者的愤恨和鄙视,而“纵大元仁恕,天涵地容,哀怜孤臣,不忍加戮,某有何面目见大元乎?”几句更是在看似恭顺的言语中投射出愤怒的利剑,其言语之犀利尖锐足以使侵略者变色而使守节者称快。

文章的最后作者表示了生死为宋之臣民的意愿和誓死保卫名节的决心。而在事实上,他也确实用行动实践了他舍生取义的誓言,终于绝食而死。

在文学史上有很多以讽刺手法写就的成功之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但大多都是以讥讽鄙视为主导感情。而谢枋得面对的是灭亡自己国家的异邦入侵者,这样在文章中更多的则是一股激愤之情,这种情绪以讥笑怒骂的笔法表现出来就更显得激烈慷慨,使得文章充满了凛然的正气和激动人心的力量。

猜你喜欢
  • 孚先者,使天下皆信之,以诚信先天下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孚先者,使天下皆信之,以诚信先天下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南邻——杜甫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

  • 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全诗鉴赏

    三年复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

  • 白居易《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全诗赏析

    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

  • 所以教其士庶子修德学道者,皆学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所以教其士庶子修德学道者,皆学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周芳《冬夜“暖床”》

    立冬一过,小雪、大雪就前后脚赶来,一想到个“冷”字,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种冷是来自心理上的,刻骨铭心般的记忆。我所居的小城地处江

  • 《兰陵王·柳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

  •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全诗赏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

  • 杜牧《陵阳送客》全诗赏析

    南楼送郢客,西郭望荆门。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兰舟倚行棹,桂酒掩余樽。重此一留宿,前汀烟月昏。

  • 韩愈《岣嵝山》全诗赏析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