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闫耀明《翻看一块泥土》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闫耀明《翻看一块泥土》散文鉴赏

喜鹊叫喳喳

一只喜鹊,正在树的肩头左顾右盼,叽叽喳喳地鸣叫着。

我听得出,喜鹊不是在唱歌,而是鸣叫。唱歌与鸣叫的区别我听得出。

人们常说,喜鹊枝头叫喳喳,会给人们帶来好运和吉祥。小时候,我听母亲常这样说。可是今天,我听到这只喜鹊的叫声有一些不同,我对带来好运和吉祥的说辞产生了怀疑。

喜鹊站的位置很高,我要仰头才能看到它。

我看到喜鹊的尾巴并没有一翘一翘的,表现出应有的喜庆意味,而是平静地垂着,像一个人拎着一把疲惫的锄。

一只不唱歌只鸣叫的喜鹊,一只满腹心事的喜鹊,正在村庄的边缘一棵并不特别的杨树上站着,像一片树叶,如弹弓射出的一枚石子,更像一位旅者,正在短暂休息。

喜鹊的脖子伸得长长的,一边鸣叫,一边张望。

我在喜鹊的动作和神态中,猜测着喜鹊的心事。

它是一只急于返回故乡的喜鹊么?它在眺望故乡的身影么?它在找寻回故乡的路径么?

这几个念头来得风一样突然,让我忍不住怦然心动。

喜鹊眺望故乡的表情,让小村和我一起,狠狠地抖了一下。

坐在树桠间

并不是因为淘气。此时我坐在树桠间,将身体蜷成一只鸟儿的姿势,轻轻拨动片片树叶,以一颗虔诚之心与风对话。

眼前的风正淡淡地吹,脚下的草正浓浓地绿,所有的景色都平静如水,平静得树枝停止了摇晃,只有宽宽的叶子在无声地舞动,像一只只善解人意的蝶。

我知道自己早已过了淘气的年龄,但爬上树桠间并不困难。这是我还是个乡村少年时就曾爬过的树桠,这相同的动作间隔了那么久,却仍然在平静地重复,这是何等让人心动的情节呵。

天空高远,阳光朗照,远处的女儿河流淌得无声无息,只有农人的马车正在树林的边缘快速走过,发出“丁丁当当”的声响。这是个平常的中午。在乡下,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可是树桠上的我却固执地将这个中午理解为一种状态,一种心情。不求旧日重现,但求引我思索。

我告诉风,此时的我离天空是那么近,离喧嚣是那么远,这是一种求之不得的意境,这样的意境足可以让人无法自制地颤抖。更何况此时托举我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我的整个故乡!

假如,有一只鸟儿肯飞来与我为伴,我将泪流满面。

大雾弥漫

大雾弥漫,村庄,像一个垂着面纱的羞涩新娘,比朦胧还要朦胧一些。

这样的大雾天气在小村里并不多见,如一个冒失的孩子,不由分说地闯进小村。

我小心翼翼地走出院子,走上村街。爹在身后提醒我要当心,我听到爹的声音遥远而缠绵。

能见度一定不足三米,我竟然有些兴奋。我走得相当缓慢,脚下有一种空空的感觉,心也鸟儿一样飞,无处栖落。

兴奋的不只我一个人,我听到远远的地方有人在大叫,似乎在呼喊着心中的感慨,又仿佛是在斥责一个人。我依稀觉得,能不能听清那个人喊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在大雾天气里大喊几声,宣告自己的存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我听到那喊声一股一股地漫过来,比足音更能渲染气氛。

只有喊声,小村的声音似乎有些单调。但爹不在乎。爹一边给毛驴添料一边自言自语:十雾九晴,快了。

我不知道爹说的快了是什么意思,但我隐约可以感到,晴朗的天如村街上那一声声喊,正一步一步地向乡村走来。

大雾弥漫村庄,但在农人的眼里,那就是晴朗睡醒时打的一个长长的哈欠。

站在村街上,我不禁对静默的村庄肃然起敬。

清风徐来

乡村的风,是干净、绿色的,没有汽车尾气,没有油烟。

我走在乡村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看到女儿河水在静静流淌,风过河面,吹出淡淡的水波,让水草轻轻摇晃。河畔风景有了动感,让我忍不住开始深呼吸。

我听到田野的风在庄稼的头顶上吹过,发出细碎的声响,像窃窃私语。一定是风在与庄稼谈起了什么秘密,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开心的笑声。

在清风里行走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可以耳闻目睹风带给你的新发现。

还有更惬意的呢。选河畔一个有石的地方,将身体倚在石头上,闭起眼睛,听风。风可以带给你特别丰富的声响,任你去想象。难怪古代文人墨客总是有倚石听风的雅兴呢。

那是一种意境,一种生活态度,可以让人心在清风的吹拂下变得干净。

人的心情与风一样,是需要过滤的。

到了乡村,心情不仅可以得到过滤,还可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风。

遍地阳光

在乡村,走在田野的边缘,走在小村寂静的街面上,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进行日光浴。

在阳光下走走,自己的心情便有了高度,无需揣摩,无需丈量,那遍地阳光白花花的,随你享用。

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呀!

我走在村街上,走走停停,注意着平时常常被忽略掉的阳光。乡村的阳光不仅是温暖的,而且是有味道的,大概有泥土散出的酸味,树木溢出的甜味,炊烟飘出的糊味,运肥的马车走过,你还可以嗅到农家肥的香味。这种种气味都溶解在阳光里,让我们身体里的热度与心事一起拔节、生长。

晒太阳的人脸色一定会越来越明亮,晒太阳的人内心一定不会潮湿。

当你来到乡村,把心情放轻松,尽情享受遍地阳光带给你的无尽暖意时,你会觉得小村是你的,阳光是你的,世界停止了喧哗,你的心,也同阳光一起,暖暖的,灿灿的,忍不住熠熠发光。

青青草

一株草从土层里生长出来,比一阵风的吹拂更为轻松。

在小村里,青青草到处都是,它们是农民最好的伙伴。马儿饿了,农人只需动一动弯镰,就可以为马儿添上一餐美食。或者干脆将马放到草地上去,省了些力气。沤农家肥要用草,农人打泥坯也要用草。这些农家活我不会做,但我看见爹和娘这样干过。

爹说:“咱乡下人,跟草,一样。”

爹的话说得很真诚,也很实在。这让我想起很多不一般的人常以草自喻,意在说自己的平凡。我倒觉得这是很没劲的事。那些人的话很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很有些糟蹋青草的味道,听起来是那么不舒服。和爹比起来,他们缺少的,就是真诚。因此我觉得爹比那些不一般的人更真实。

爹的话,每一个村里人都能说得出来,因为他们身上拥有着不一样的品质。

看看青草吧。马儿啃过了,草还能生长出来;农人割过了,草还会茂盛起来;天上的雨使劲地下呀下呀,即使下光了,草还会抬起头微笑;风用力地吹呀,直到吹得筋疲力竭再也吹不动了,草还会静静地站着,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农民在草地上走过,他们总是相视一笑,那么真挚,那么会心。

猜你喜欢
  •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赏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时,如果处境不利,遇上不顺心的事,便自觉老了。谢安有中年哀乐之感,所以袁枚称谢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难遣中年以后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写的,时年三十九岁,就在词中自称“老夫”。因苏轼当

  • 《古文观止·太史公自序》译文与赏析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 《史记》 【题解】 本文是《史记》最后一卷《太史公自序》的节选。原序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类似自传,历

  • 国学名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 语出《菜根谭·应酬》。君子宁可顶风傲霜,也不愿像被饲养的鱼鸟一样讨人宠爱。比喻君子坚守贞节,不折节求悦于人。

  •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

  • 寓言“匠石运斤”注释、翻译和解说

    郢 ① 人垩 ② 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 ③ 斫 ④ 之。匠石运斤成风,听 ⑤ 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 臣之质 ⑥

  •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化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化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去年十一月四日,我到了纽约,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傍晚,我住进了曼哈顿区的一家旅馆,地处纽约最繁华的市区。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

  • 《乙卯春自郡归赏牡丹适有故意回唯魏紫略放二赏析》

    【原题】:乙卯春自郡归赏牡丹适有故意回唯魏紫略放二头

  • 韩愈《感春三首》全诗赏析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新叶大,珑珑晚花乾。==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谁能驾飞

  • 《阊门即事赏析》

    《阊门即事》其诗共四联,首联指川阊门作为“人间乐土”吴中之“雄”的重要地位。颔联、颈联极写吴中市井繁华,从青楼文化、水路贸易、商品经济和文化交流叫个角度工笔描绘了阊门一带繁荣的景象。尾联说道,即便是画师也很难描绘出阊门这样的繁浓,其实店伯虎自己便是画师,如此写更能写出景象之繁华难书。间乐土是吴中,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