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者,然后告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教人至难①,必尽②人之材③,乃不误人,观可及者,然后告之。
【注释】①至难:最难。②尽:完全发挥。③材:才干,才能。
【释义】教育人最难,必须使其完全发挥才能,观察其长处,然后告诉他,这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点评】发现人才,肯定人才,才能使人才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张载语录抄
-
【3866】分水岭:美国民权运动的奋起与挣扎(〔美〕泰勒•布兰奇著,谭颖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00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128元)△共23
-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其中一虏
-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南阡有烟火,北陌连虚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祝新屋五六
-
折桂令·湖上饮别 张可久 傍垂杨画舫徜徉。 一片秋怀。万顷晴光。 细草闲鸥。长云小雁。乱苇寒响。 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 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
[清]魏源世间瑰绝岂有此:江逆飞,海立起,天风刮海见海底,涌作银涛劈天驶。病者睹此气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译注】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四个短句,节奏短促,跳跃, 维妙维肖地将诗人进退失据
-
《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方苞 《通蔽》,治学禁忌类名言句
-
此诗共十句。首二句“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朋友风帆逝去的远望图。“依然”是依恋,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内心是何等懊丧。从“长望”的凝神注目中能够窥见其情绪的起伏,有如这眼前的江水翻滚不已! “鼓声随听绝”以下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
-
语云:人是感情的动物。这个动物,不但会笑,而且还会哭。哭,是伤感、悲痛的“表现”,总不会是很愉快的事吧,所以没多少人愿意提哭讲哭,虽非“忌讳”,也有“顾虑”。但说也奇怪,人在高兴到达极度的时际,却会流
-
《词林正韵》 错衷由。落窗枫色,谁解何奈还休。 且共白首负相离,终了阑珊好梦,斯人眼眉乞惆。 三分恻寒商信,想乱依依,零雨听秋。 烛烬摇流。照红衣、心生几多宵话, 泪波停笔,却难情字,堪可、寄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