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观潮》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周密: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綵。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这是白居易词忆江南之二的名句。“钱江观潮”,早在汉魏六朝便成习俗了。晋代大画家顾恺之还写过观潮赋。唐宋时,中秋观潮之风更为盛行。
潮汐是一种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钱塘江下游由于呈独特的喇叭形,河身小而河口大。宋时,海潮从肖山坎山、赭山之间的河道涌入。这里不仅河道变窄,而且到闻家堰附近的“三江”口江面,河道弯曲成反“之”形,两地直线距离仅八公里,而河道却长十三公里。这种“蛇曲”河道及其形成的“凹形回流”,造成上涨海潮与下泄江水互相撞击冲涌,从而产生巨大的钱塘怒潮。
作者记“观潮”,重在“观”,对“潮”的描绘文字极为简练。从“观”字着眼,分别写所见景象的壮观场面:一、写江潮的壮观。潮出海门,仅如银线,伟在奇幻,及至渐到近处,则形似“玉城叠岭”,声如“雷霆”,势如“吞天沃日”,伟在雄豪。虽寥寥几句,却声色俱来,堪称神来之笔。这是潮的壮观。二、写水军乘潮操练的壮观。作者把战船的布阵,刀枪手的表演,烟火的攻击等真刀真枪的“战斗”奇观,与水瀑轰震的怒潮相烘托,给江潮的雄伟增添了威武气势。三、壮在吴儿弄潮。这是天下少有的惊险。善泅者在际天而来的潮头中,溯迎而上,表现种种特技。但据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当年“郡守蔡端明内翰见其往往有沉没者,作戒约弄潮文”,但禁而不止,为的是逞技竞雄,又可得银綵奖赏。四、观潮人群的壮观。先说场面之大,“江干十余里间”,“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闲”。五、最后写禁中观潮的壮观。因南宋皇宫在江边凤凰山麓,背山临水,“天开图画”的楼台又居高临下,是最理想的看台。
比之于张岱的观潮,本文视野更广、视角更巧;不仅描绘了自然伟观,也记叙了人文景观,两相烘托,“潮”的气势更觉雄奇。两文虽题材相同,但本文着墨不多,而驰笔于昔日的观潮景象、观潮人的欢乐,从而蕴蓄着更多的“盛衰无常”的深沉悲哀,也令读者不胜感慨系之了!
-
旭日映帘生,流晖槿艳明。红颜易零落,何异此花荣。
-
在我的童年,眉山最早是以一种传说出现的。我出生的青神县,与眉山和峨眉山都很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提起这两个地方。开始时有点蒙,就
-
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足之行,当造膝谏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足之行,当造膝谏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言: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聊: 姑且。乘化: 顺着大自然的运转而变化。尽: 指死亡。奚: 什么。 句意: 顺着大自然的运转而了结生命的过程, 这是天命的安排, 我愉快地接受没有半
-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
-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
宿酲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劝我加餐因早笋,恨人休醉是残花。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兄弟东西官职冷,门前车马向谁家?
-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周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题解】 鲁国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传统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家,对周朝的一些典籍
-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 新春会交还给你。 海涅 ① 那一片密集的橄榄树林,伫立在黄褐色的山坡上,树梢上似乎挂着几片低低的灰色浮云。虽值冬令,树叶儿仍是青苍葱郁。然而在那油绿的叶片背后,秋天的缀满了枝头的尖
-
征伐韦、顾、昆吾是商汤灭夏的重要战争。在商东部地区有3个忠于夏桀的属国:一个彭姓韦国(今河南滑县东),濒于大河东岸;一个己姓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在济水中游;一个己姓的昆吾在河、济之间的帝丘,首领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