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季札观周乐》译文与赏析
季札观周乐
季札观周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题解】
鲁国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传统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家,对周朝的一些典籍、文物、乐舞等都保存得比较完整。季札是春秋有名的贤人,本文记载了他在鲁国欣赏乐舞时,十分细致地对各国的音乐进行了品评,紧密地将乐舞与政治相联系,揭示内涵,寻求真谛,深刻地反映了儒家对乐的理解,体现了极高的水平。
【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62],曰:“美哉!始基之矣[63],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64],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65],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66],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注释】
[62]周南、召南:采自周、召地方的诗。周、召是周公、召公的封地,在这里是诗经中国风部分的乐调名称。
[63]始基:开始。
[64]邶(bèi)、鄘、卫:采自三地的诗,都是周代诸侯国。
[65]细:乐曲烦琐细碎,象征着郑国政令过于烦琐。
[66]泱泱:深广宏大的样子。
【译文】
吴国的公子季札前去访问鲁国,并请求观赏周王室的乐舞。鲁国派乐工为他演唱周南、召南。季札听后赞叹道:“好啊!这是周朝教化百姓的开始,虽然还没有完成任务,但已经反映出百姓勤劳而无怨恨的情绪。”为他演唱邶风、鄘风、卫风,季札说:“好啊,音调深沉、忧郁,但不困惑!我听说卫国的康叔和武公的品德就是如此,这是卫国的乐歌吧?”为他演唱王风,季札说;“好啊!有所怀念但没有畏惧,这就是周室东迁以后的乐歌吧?”为他演唱郑风,季札说:“好啊!只是政令太烦琐,恐怕百姓受不了呀,这是他快要灭亡的征兆吧?”为他演唱齐风,季札说:“好啊!声音宏大,反映出大国的气魄。不愧为东海诸侯的表率,这莫非是太公的国家?它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原文】
为之歌豳[67],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68]。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69]!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70]。
【注释】
[67]豳:采自豳地的乐歌。
[68]夏声:正声,雅声,华夏的声调。
[69]沨沨:指音节轻盈飘逸。
[70]讥:评论。
【译文】
为他演唱豳风,季札说:“好啊!声音多坦荡呀!欢乐而有节制,这是周公东征的乐歌吧?”为他演唱秦风,季札说:“这是雅声,能够传承华夏正统,气势自然是非常宏大的,大到极致了!这是周室旧地的乐歌吧?”为他演唱魏风,季札说:“好啊!轻灵飘逸,宏大而委婉,险峻而有变化。如果有贤德的人辅佐,就一定会成为明君!”为他演唱唐风,季札说:“思虑深远!这里有陶唐氏的遗民吧!不然的话,为何有如此深沉的忧思呢?如果不是有德之人的后代,谁能如此?”为他演唱陈风,季札说:“国家如果没有明君,还能够维持长久吗?”自演唱刽风以后,季札便不加评论了。
【原文】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71]!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72],八风平[73];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注释】
[71]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72]五声:宫、商、角、徵、羽。
[73]八风:金、石、丝、匏、竹、土、革、木。
【译文】
为他演唱小雅,季札说:“好啊!忧思却无叛离之心,怨恨却不言明,这是周朝衰败时期的乐曲吧?不过还有先王的遗民存在。”为他演唱大雅,季札说:“声音多深厚宽广啊!多么和美啊!委婉曲折却又刚而不屈,这不就是周文王的盛德吗!”为他演唱颂,季札说:“这是最高境界啊!正直但不倨傲,委婉但不屈从;亲近但不侵犯,疏远但不离心;变化却又有节制,反复但不使人厌倦;哀思但不发愁,快乐但不荒唐;供人取用但不匮乏,广大但不张扬;施舍但不浪费;索取但不贪婪;静处但不停滞,行动但不放荡。五音相和,八风协调;节奏富有韵律,乐器配合有序。这样的乐曲,与圣贤之人的美德是相同的啊。”
【原文】
见舞象箾[74]、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75],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76]。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注释】
[74]象箾:是一种武舞的名称,此舞执竿而舞,像作战时击刺的动作。
[75]帱(dào):覆盖。
[76]蔑:无、没有。
【译文】
看到表演象箾、南籥舞时,季札说:“好啊!但还有不足的地方。”看到表演大武舞时,季札说:“好啊!周朝的盛世,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看到表演韶濩舞时,季札说:“圣人如此至德,但是仍有不完善的地方,看来圣人要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容易啊!”看到表演大夏舞时,季札说:“好啊!为了百姓勤奋工作却又不自恃有功,不是禹还能有谁有这样的功德呢?”看到表演韶箾舞时,季札说:“这是最美的德行!真伟大啊,如同苍天那样无不覆盖,如同大地那样无不承载!即使有再大的功德,恐怕也无法超越他了。我观赏的乐舞已经尽善尽美了!要是还有其他乐曲,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评析】
本文以“流水账”的形式记述了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针对鲁国为他表演周朝的乐舞所作的点评之事,充分反映出季札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惊人的判断能力。他不仅能随口道出乐曲深含的乐理,甚至还能精确地判断出这些乐舞的出处和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也让我们了解了从夏、商、周到春秋时代音乐、舞蹈的发展状况、王朝兴衰、民风民俗,以及季札的文艺观、审美观。
季札对周乐的评点一般都以“美哉”开头,再联系各国的历史、政治、民俗民风加以评论,这也给我们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在欣赏艺术时,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艺术与生活结合,不能单一、片面地只就艺术论艺术。要注意将生活中的感情融入艺术欣赏中去,进而体会艺术的魅力。
-
韦庄《秦妇吟》 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
-
清河北永清县志。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章学诚事迹参见“《文史通义》”条) 《永清县志》,其体例多仿史法,正文二纪,三表、三图、六书、一政略、十
-
【原题】:冬至后三日与罗楚入倅厅两松下梅花盛开取酒酌石台上思得名手作松梅图
-
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
-
才艺才艺定能博取声誉。名人的书画、美术的摄影、秀丽的雕刻、甜蜜的歌唱,我们见了,听了,能不赞美么?其他如剑术、拳术、足球、赛跑等,
-
炎歊六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忧虞心谢知时雁,安稳身同挂角羊。要识熙熙不争竞,华胥别是一仙乡。
-
名言: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注释: 辞: 辩护。 句意: 法律所加的罪名, 聪明的人也无法为之辩护, 勇武的人也不敢争执。 出处: 《韩非子·有度》
-
[汉]无名氏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是一首弃妇诗,最初见于《太平御
-
捣衣曲 作者: 谢榛 【原
-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名言: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注释: 警捷: 敏捷。确: 刚强。抑: 退让。 句意: 大凡学习不勤奋的人, 必定是他的志向尚不坚定。跟着我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