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李格非
【文意】
洛阳地处天下中心,拥有崤山、渑池之险阻,正当秦川、陇地之咽喉,且为赵、魏必经之要道,因而在军事地理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国家长久平安无事则已,一旦发生变乱,则洛阳必首先遭受兵灾战祸。所以我曾说:“洛阳之盛衰,乃是天下治乱的征兆。”
唐代贞观、开元年间,王公贵族在东都洛阳营造公馆府第者,号称千余家。到唐末至五代,洛阳饱受战争之浩劫,原先的池塘竹林,经兵车践踏,变为一片废墟;楼阁台榭,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焦土,城市园林之一切,皆随李唐王朝的覆灭而同归于尽。所以我曾说:“园林之兴废,乃是洛阳盛衰的征兆。”
既然天下治乱,由洛阳之兴衰而可知;洛阳兴衰,由园林之兴废而可知,则我的洛阳名园记之写作,绝非毫无意义!
呜呼!公卿大夫刚刚入朝任职,便放纵一己之私欲,为所欲为,忘记国家安危存亡之大业,却希冀于退位归老之时,而能坐享园林赏玩游观之乐,又岂能如愿?唐朝最终走向穷途末路,便是前车之鉴!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① 。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②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 ③ 。予故尝曰:园圃(pǔ)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注释】
①崤(yáo)山:河南洛宁县西北。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秦:指秦地,今陕西一带。陇(lǒnɡ):今陕西西部及甘肃一带。襟喉:衣襟和喉咙,指要害之处。赵、魏:战国时赵、魏两国即今河南、山西一带。②贞观:唐太宗年号。开元:唐玄宗年号,这两个时期是唐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第:住宅。邸(dǐ):古时朝觐京师者在京的住所,官邸、府邸。③五季:五代(指五代十国时期)。
-
《关雎之德》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又,《论语·八佾》:“
-
(解题) 本篇以篇首的“天道”二字为标题,但内容却不是讲天道,而是以天道为引,讲说治道。篇的内容驳杂,诸多黄老之言。 主旨在于探究治道,以为天地万物,各遂其性,无须烦扰。道在无为。 原 文 天道运而无
-
《桃花·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吴融满树和娇烂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古诗词写班风,内容包括古诗词班规、班约、班风,有关班风的诗句,适合做班级口号的诗句。班规班约总 则 一:为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而制定本条例。二:本条例对本班有效,所有班级成员都必须遵守。第一章 班级基本目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竹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古诗词中含竹的诗句,带竹的诗句,带有“竹”的古诗词。关于竹的古诗《新竹》宋·杨万里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2、《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① 。宫之奇谏曰 ② :“虢,虞之表也 ③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 ④ ,寇不可玩 ⑤ ,一之谓甚 ⑥ ,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⑦ ,其虞虢之谓也。” 公
-
《被开垦的处女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1905—1984)的长篇小说。作品共分两卷,描述1930年顿河地区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中的斗争。工人达维多夫肩负党的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使命,从列
-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民女
-
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人间底处有南北,纷纷鸿雁何曾冥。闭门坐穴一禅榻,头上岁月空峥嵘。今年偶出为求法,欲与慧剑加砻硎。云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翦儿童惊。公侯欲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