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登楼赋》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王粲
【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1),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2),临皋隰之沃流(3)。北弥陶牧(4),西接昭丘(5),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6),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7),漫逾纪以迄今(8),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9)。路逶迤而修廻兮,川既漾而济深(10),悲旧乡之壅隔兮(11),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12);钟仪幽而楚奏兮(13),庄舄显而越吟(14)。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15),俟河清其未极(16),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17),畏井渫之莫食,(18)步栖迟以徙倚兮(19),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20)。循阶除而下降兮(21),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作者简介】: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王粲少有才名,后经离乱,对社会现实感受很深,部分作品现实性较强。他的诗赋注重锻字炼句,风格清丽。著有王侍中集。
【鉴赏】:
赋,原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本意是“铺陈其事”,后来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赋发展到汉代,多为内容上歌功颂德,形式上铺排夸张的大赋。东汉开始出现抒情小赋,到了魏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王粲的登楼赋就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它摆脱了汉赋铺陈堆砌的习气,显示了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汉献帝初平三年,王粲避难于荆州,当时的荆州牧刘表懦弱无能,王粲没有被重用,内心十分苦闷。登楼赋就是在这期间登上当阳城楼后抒发感慨所作。
赋的开头两句点明登楼的目的是“聊暇日以销忧”,写出了登楼时的心情。接下来描写了荆州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而这却不能使作者“销忧”,反而勾起了作者的乡土之思,他乡虽好,终非久留之地,而自己的故乡又在哪里呢?
作者回忆起当年因战乱而来到荆州,屈指算来,竟已过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时间不能回到故乡,思想起来,能不令人黯然神伤?家乡既不得归,便只有登上城楼遥望北方烽火中的故土,然而重重的山岭遮挡了视线。归也归不得,望也望不见,当此之际,真使作者肝肠寸断,热泪难禁。想起古人思乡怀土之事,更是忧思重重。
背井离乡是战乱的结果,那么只有社会安定下来,才有希望返回家园。作者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希望有一天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却寄人篱下,弃置不用,内心忧闷实已到了极点。黄昏之时看到萧瑟阴惨的景象更增添了愤懑之情,本为“销忧”,结果却忧上加忧,以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这篇小赋的突出特点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抒发感情都是由眼前之景而引发出来的,景因情设,情因景生。感情浓厚深沉,感人肺腑。结构严整,首尾照应,一个“忧”字贯穿始终,以“忧”开始,以“忧”结束,把作者怀念故乡的愁绪和怀才不遇的愤慨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恰当地运用了典故,加强了作品的深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⑤,弓如霹雳弦惊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
-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激节轻华冕,移官殉彩衣。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
祥符天禧中,杨大年、钱文僖、晏元献、刘子仪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李义山,号西昆体。后进多窃义山语句。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曰:“吾为诸馆职挦撦至此。”闻者欢笑。 ○宋·刘攽《中山诗话》
-
蹀躞娇黄不受鞿,东风暗与色香归。偶逢白堕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
-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常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
首联记事。“一挂吴帆”是说自水路前去吴地,“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自乡至吴水路的遥远;下句承接上句,从船只多次的停泊与开行再写行舟之久。两个“几回”,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又与上句“不计程”相照应。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颔联写景,这是一联工整的对偶句。上句写天空,下句写江面。江南
-
时务学堂何处寻四九年八月五日解放军入城以前长沙城里既有围墙又有庭院的私家住宅,原样保存至今并由原主人住着的,恐怕只剩下这一处——三
-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还须及秋赋,莫即隐嵩莱。
-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谨案 2 :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3 ,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 4 。专务诈诞 5 ,欺罔天听 6 ,骤得美官 7 ,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