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晏子春秋·御者之妻(杂上·二五)》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御者之妻(杂上·二五)原文鉴赏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①,拥大盖②,策驷马③,意气扬扬④,甚自得也。既而归⑤,其妻请去。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 自以为足。妾是以为去。”
其后,夫自抑损⑥。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 ①间:缝隙。窥(kui亏):偷看。御:车夫。赶车。 ②拥:覆盖,遮盖。盖:车盖,形状如大伞。 ③策:竹制尖端带刺的马鞭。驷(si四):古时驾四马的车,也指驾车的四马。 ④意气:神态气概。扬扬:昂然自若的样子。 ⑤既而:不久 ⑥抑损:谦逊。
【今译】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天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向外偷看他丈夫给国相赶车。只见他丈夫坐在巨大的车盖之下,举着鞭子赶着四马大车,神态气概旁若无人,很是得意的样子。不久车夫回到家来,他妻子要求从此离去。丈夫问她什么缘故。
车夫妻子道:“晏子身高不足六尺,身为齐国国相,名声显扬在诸侯之间。今天我看到他外出,见他志向思谋很深沉,常有谦和而不自满的表情。如今你身高八尺,只是做别人的仆御,可是你的神气,自以为很满足了。我就是因为这个才要离去。”
此后,她丈夫自觉地谦虚起来。
晏子发觉后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把实情告诉晏子。晏子举荐车夫做了大夫。
【集评】 明·杨慎评晏子春秋:“(御者妻)可入奇女子传。”
民初·张之纯诸子菁华:“描尽情状,呼之欲出。足见晏子处处留心,同升诸公(指进举御者为大夫),可与公叔文子(卫大夫,曾举家臣为公大夫)并美。”
【总案】 这是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它鼓励人们要谦逊恭谨,养成严于自守的习惯。
车夫的妻子从观察中发现。身为国相、名闻诸侯的晏子,虽然身高不满六尺,却是位仪态恭谨、谦逊的长者。而自家的丈夫,虽是八尺大汉,在气质方面却是缺乏“教养,他端坐在车盖下,扬鞭策马,十分自得。这种借主人的威势以显示自己的高傲,是一种盲目自骄的意识。车夫的妻子是位智慧的“家庭教师”,她用“激将法”使车夫意识到这一点,并立即改过求新。
此篇带有明显的民间故事色彩,结尾是幻想的结局。故事中对车夫妻子的刻画是细致的,她先是观察,后作对比,最后向丈夫提出意见。
-
一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
-
恰当地引用古籍、经典里的语句、故事或典故。又称引用、用事、援引等。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适当征引典籍,能加强说服力和权威性,加深人们对文章的理解。运用故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也很常见,它能使文章更有情趣,娓娓
-
【3615】党内政治文化怎么看怎么办(本书编写组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5 7万字,2018年5月第1版,40元)△共10章:导论——建设中国特色党
-
七月蚂蚁失去了故乡他们的沉默,恰好,对应人间的悲欢风把合欢吹得簌簌响中年书这人间最后的一滴露水是你的,也是我的……当万物消弭风隐去
-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武经总要》原文鉴赏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①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②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作品赏析①产:一作“业”。②朝:又作“城”。③将:又作“还”。论:又作“言”。
-
《先秦散文·国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原文鉴赏
-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
李孝光:雁山观石梁记 李孝光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