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的写作手法
恰当地引用古籍、经典里的语句、故事或典故。又称引用、用事、援引等。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适当征引典籍,能加强说服力和权威性,加深人们对文章的理解。运用故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也很常见,它能使文章更有情趣,娓娓动听。
用典可分生熟和明暗。生,是指引用一般人不熟悉的、冷僻的典故。熟,则是用一般人熟悉的典故。明引,是读者看得出在用典故,象毛泽东的愚公移山。暗引,则是让读者看不出在用典故。如郭沫若的访大柏地中:“弹洞杏坑留旧壁,诗碑柏地立当场,长虹深幸如相识,彩练横空舞夕阳。”“弹洞杏坑留旧壁”是暗用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中“弹洞前村壁”句,“长虹深幸如相识,彩练横空舞夕阳”是暗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句。暗用典故,要求较高。把典故融化在文章里,不知文中用典的读者可以理解,而知其用典者,更觉意味深长。
一般讲,用典,明用不如暗用,生用不如熟用。用典,尤其是暗用,要特别留心,切忌隐僻,令人不解,难知真意。掉书袋,故意卖弄学问,用典来掩饰内容的弱点是不足取的。
-
【4104】荡起幸福人生的双桨(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万字,2014年9月第1版,15元)△4部分:[1]什么是人生观:人
-
【3570】品人录(易中天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6 4万字,2018年1月第1版,48元)△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历史更替避不开个人参与
-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代民间“说话”伎艺中小说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说开场之时,说话人一般都要先念上一首或数首诗词,或点明要说的故事主题,或概括全篇大意,或烘托气氛,点染意境,这就叫篇首,然后说话人再对诗词作出一番解释
-
【原题】:左举善人物高妙才具敏特要当为世用而乃携孥抚孤以不二价从事丹壶中其胸次讵可窥耶一日出示诸公篇轴邀老夫同赋义不可辞
-
绣帘高卷倾城出。灯前潋滟横波溢。皓齿发清歌。春愁入翠蛾。凄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遗响下清虚。累累一串珠。
-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作品赏析原题: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治道首尚节俭,天地生财有限,惟凡事节省则不至于穷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国学名句“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出处和解释
【名句】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 语出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大体说来,做学问即使有很好的天赋,也必须勤勤恳恳,下许多笨功夫,才能有所成就。说明才学出于勤奋。
-
【原题】:余以前年五月八日到官今年又于此日去郡同僚作饯即席援笔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