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李群芳《背井离乡》散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群芳《背井离乡》散文鉴赏

背井离乡,我以为,这个成语中的“背”更应该读成平声(即一声),而不是词典中所注的那个去声(即四声);更应该解释为“背负、背着”,而不是词典中所注的“离开”。而“井”就是指井;当然词典中所注的“指家乡”也说得过去,借代嘛。词典中所注的“也作‘离乡背井’”则更暗合我的意思:离开故乡就会背负、背着一口井。“背(bēi)井”就是背着老井、记着故乡,系着乡愁的意思。哪里会“离开井”呢?哪里能“离开井”呢?自离乡的一刻起,那口井就自然而然地背在你背上、系在你心上的,仿佛缠着你的魔鬼或恋人,愈背愈沉,愈系愈紧。

这口井,一定是四四方方的。条石砌成,三合土铰缝,现在当然已用水泥了。井水深邃如三秋眸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底部泉眼处的细沙轻轻漾动。四面井壁覆满水藻青荇,终年青翠,也都轻轻漾动。藻荇间住满虾米和不知名字的细鳞儿,或陷入哲思,或凭空滑翔,或青梅竹马般嬉戏,完全一个童话或者神话世界。遇上小小惊吓忽地弹退俶尔远逝,潜入深处;用双手刮着井壁慢慢上捞,总能捞着三五只虾米,出了水,便在手掌间活蹦乱跳;当然是不忍心让它们干渴而死的,就翻过手掌,那虾米便一个筋斗云,脱了手掌,又蹦入神话之中,潜入童话深处了。井水冬温夏凉,冬日的清晨还可见浅浅的蒸雾。村人出去劳作,或收工归来,总要掬饮几口,或抹一把脸。水甘而洌,爽口和胃,提神解乏。井口四周置低低的井沿,使水不致于四溢。而在一方凿出一个解水口,水从解水口泠泠地流入一个稍低的蓄水井,用于洗菜、饮牛等。然后如法炮制,流入第二个更低一点的蓄水井,用于洗衣洗物。

如村庄深情的眼睛,终日脉脉;如大地温情的乳头,终日汩汩。她,盈盈千年,干旱多久都不曾干涸,甚至大旱之年河已断流,她依然盈盈,让人心安——这口井,自然成为一个村庄的核心和图腾。人家都聚井而居,村庄的故事,都在井边发生。清晨取水,白天洗濯,傍晚饮牛……老井,把村庄的故事一一看在眼里,又为村庄的人们一一献出乳汁。那个姑娘和小伙借着挑水的时机在熹微的晨光里悄悄拉了一下手,老井于是见证了一段美丽的爱情的开端;一对青年男女因世俗的原因无法结合,最后双双沉入这个童话世界,求得永远相伴,于是,老井又为一段惨烈的爱情打上句号,并流出许多悲凉的泪,乃至要断奶几天。

这口井,是“润泽”这个诗意盎然的词的经典意象,润泽着一个村庄全部的神圣和世俗。她是不容许半点污染和亵渎的。一旦村里的顽童偶尔往井里扔石子或杂物,洗脏脸甚或泥脚,立刻就会遭到大人一致嚴苛的责骂。井台上永远清清爽爽,一尘不染,偶尔遗落一点泥巴污物,立即就有人反复冲洗干净;井台上放置着永不消逝的一把瓢,或一个小桶,就像现代文明餐桌上的公筷,且用损了马上就会有人悄悄地替换新的;担水的人,每次来担水的时候,一定会举行仪式一样,先把桶底在洗菜井里用力蹾几下,把桶底沾染的灰土冲刷干净后,再到老井里取水。老井,就这样润泽文明乡风,而细无声。说到底,老井跟文明和文化,何其相似!不管围绕它的人事如何消磨,建筑如何兴替,草木如何枯荣,它总处变不惊,处常不变,处活不常,生生不息地汩涌,盈盈不枯地贮蓄,绵绵不绝地润泽,成为地标,成为群体记忆。

还在母亲的背篼里,每日就要来井边;能行走了,每日要来井边;能挑水了,当然每日肯定要来井边……一个个,一辈辈,无一例外。于是,你离乡之后,这口井,自然就会爬到你的背上;或者干脆,你得先背上这口井,才能离乡。

城市里是没有井的。原来有井也都被水泥覆盖,湮埋不见了。在城市只有自来水,散发出氯味。所以,城市人没有故乡。

可是,可是如今的村庄呢,也都用自来水了。井被封闭,被抽上半山腰上的封闭蓄水池,再用水管接下来,接入家家户户,免除了村人挑、提、舀的劳役,只需手指轻轻一拨:哗哗哗……扁担、水桶、竹篮、淘米筛等如虾米潜入井水深处般地沉入了被生活遗忘的深处。老井呢?也一样沉入了这深处。有的甚至因为修马路建房子而被湮埋。

村庄,不再有湿漉漉的早晨,和清凉凉的夏日;新一辈的村人离乡,大约不再背着一口井,非但不能“背(bēi)井”,也不能“背(bèi)井”——他们已无井可背(bēi),也无井可背(bèi)。到了他乡,到了城市,一样的手指轻轻一拨:哗哗哗……

大约,新一辈的村人,注定也没有故乡。

在城市,我经历过预知的和未预知的停水,那是一种怎样的慌乱和无措!那么,供水系统更为脆弱的今天的村庄呢?

从步行到开车,从高速到高铁,从航船到航班,离乡是越来越快捷了,也越来越干脆了。我想说的是,一口我们一个个一辈辈掬饮了五千年的老井,无论如何,你得背着。

猜你喜欢
  • 千家诗五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词赏析

    六月,诗人由杜甫等举荐,任右补缺谏官。诗歌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无绪,抒发了对长安的思念和对国都沦陷的忧虑以及内心的无限沉痛。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名句】志不立 ① ,天下无可成之事。虽 ② 百工技艺 ③ ,未有不本于志者。 【注释】①立:树立。②虽:即使。③百工技艺:指各种手工业者和从事技艺的人。 【释义】不树立志向,天下就没有可以成功的事。

  • 欧阳修《颜跖》全诗鉴赏

    颜回饮瓢水,陋巷卧曲肱。盗跖厌人肝,九州恣横行。回仁而短命,跖寿死免兵。愚夫仰天呼,祸福岂足凭。跖身一腐鼠,死朽化无形。万世尚遭戮,笔诛甚刀刑。思其生所得,豺犬饱臭腥。颜子圣人徒,生知自诚明。惟其生之

  • 山水名胜诗之《题雁塔》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唐)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①,独坐苍冥启玉关②。 北岭风烟开魏阙③,南轩气象镇商山④。 灞陵车马垂杨里⑤,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⑥,六街钟鼓又催还⑦。 【题解】 此诗皆为塔顶远眺所见景物的描

  • 白居易《萧庶子相过》全诗赏析

    半日停车马,何人在白家。殷勤萧庶子,爱酒不嫌茶。

  • 古典小说《常时节得钞傲妻(第五十六回节选) 》全文和鉴赏

    却说常时节,自那日席上求了西门庆的事情,还不得个到手,房主又日夜催迸了不的。恰遇西门庆自从在东京来家,今日也接风,明日也接风,一连过了十来日,只不得个会面。常言道见面情难尽,一个不见,却告诉谁?每日央

  • 《送黄生汉镛往徽州诗序》原文|翻译|赏析

    黄生汉镛,故以童子受知武进贤令新城王公〔2〕。王今擢徽州府同知,兼摄郡符,将往从焉

  • 《客有至自京师言诸公春间多会于元伯园池因念赏析》

    【原题】:客有至自京师言诸公春间多会于元伯园池因念昔游辄形篇咏

  • 海神娘娘——妈祖

    妈祖是沿海渔民的保护神,俗称海神娘娘。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北自渤海,南至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台湾的广大汉族渔民,都热烈欢度一年一度的“妈祖节”。有妈祖庙的地方,都集满了前来拜祭、焚香祷告的渔民,祈求

  • 林文月《白发与脐带》

    害怕整理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出于一种逃避心理。 在那些瓶瓶罐罐琐物杂陈的后段隐蔽处,有两样心爱的东西,每回见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这些年以来,我已经深切体会,悲伤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并且更是极具体实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