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战国策·唐且说信陵君戒骄(魏策四)》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唐且说信陵君戒骄(魏策四)原文鉴赏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①。
唐且谓信陵君曰②:“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③。人之有德亍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④,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释】 ①赵王:赵孝成王丹。自:亲自。②唐且:魏人。且:通“睢”(ju,音居)。③不可得而知:人不能知。④卒:通
【今译】 信陵君杀掉了晋鄙,营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赵王亲自到城外迎接信陵君。
唐且对信陵君说道:“我听说:世上的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唐且答道:“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可以不忘掉。如今您杀掉了晋鄙,营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这是您的大恩大德。现在赵王亲自到城外迎接您,猝然见到赵王,我希望您忘掉自己的恩德。”信陵君道:“无忌谨从尊教。”
【集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少年眼见此等文,始能驾出如杠大笔。”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谓信陵君,只须说不可不忘,却先说不可忘。亦只须说不可忘、不可不忘,却又先说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文有宽而不懈者,其势急也;词有复而不板者,其气逸也。”
【总案】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军围攻赵都邯郸。魏王在赵国几次请求下,派晋鄙率兵前往营救。兵至边境,又怕秦军移兵攻魏,便不敢再前进。信陵君听从门客的建议,窃得兵符,派人椎杀晋鄙,亲自统兵救赵,终于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赵王感恩戴德,想封信陵君五城,信陵君听讯后,“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于是才有本文唐且相劝之事。
唐且劝戒信陵君,采取的是屈曲迂回的手法。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固然淋漓痛快,然而有时也往往容易令人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相反,话说得曲折些,委婉些,有时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唐且就是如此,他一番言语的主旨明明是劝信陵君忘掉救赵的功德,却又偏偏不肯开章明义,先是“不可”、“不可不”地兜了个圈子,提出两组对立的抽象命题,引起信陵君的深思和追问。然后才在解说这些命题的末尾,拈出信陵君破秦救赵事,点明真意:希望信陵君忘掉对赵的“大德”。
-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攀萝踏危石,手足劳俯仰。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纷吾何屑
-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 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
-
苏子由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
-
【析】 据《鲁迅日记》,《长明灯》写作日期当为1925年2月28日。最初连载于1925年3月5日至8日北京 《民国日报副刊》。 《长明灯》和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一样,着重抒写的是面对庸众的先
-
《 感遇十二首其七 》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江南:长江以南
-
度门能不访,冒雪屡西东。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乍迷金谷路,稍变上阳宫。还比相思意,纷纷正满空。
-
作者: 〔法国〕帕特朗 【原文】: 所有扰乱人心宁静
-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霭霭,长道风依依。 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 所见即可骇,所闻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 田亩不及犁。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
-
曹松《桂江》 曹松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班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这首山水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奇丽迷人的漓江景
-
南朝·梁·陶弘景2山川之美,古今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